上个周末,秋高气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彩带飞舞,乐声飘扬,第十四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在这里亮相,给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送来了一场异国情调的文化饕餮大餐。
本届中国文化节的主角是来自贵州的贵客,包括曾经访问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黔东南州歌舞团。他们的节目主题,“多彩贵州风,魅力黔东南”,将贵州省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绚丽的舞蹈,清新的笙歌,斑斓的服饰跨越重洋,带到了创造当今流行文化的美国。

这次贵州的演出团队除了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与本地华人团体同台演出外,还在著名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专场献艺,到华盛顿近郊的蒙哥马利学院新近落成的艺术中心演出。在国家广场的表演正值中秋假日,不但本地华人扶老携幼前来观赏,不少老美闻讯也不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
在观众席后面,有一位小伙子一直聚精会神地观赏舞台上的精彩演出,他穿的T恤衫背后印着“大连外国语学院”字样,引起了我的注意。与他略作交谈,知道他曾在大连学习汉语,而且在去大连之前,在美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用汉语和“老中”交流基本上问题不大。

他告诉我他的中文名字叫孟仁白。孟仁白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名字比较拗口,是他还在美国的时候,一位教他中文的“老美”老师给他起的,原因是他的姓氏以M打头,名字叫Rob,就用了谐音字。到了大连,中国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的名字起得就像个“洋人”,中国人不大用这样的名字。但是因为已经这样了,就不改了。他从自己的中文名字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是走马观花可以深入了解的。正因为如此,当他听说有这样一个中国文化节在华盛顿举办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一天时间腾了出来。
孟仁白从大连回来之后,没有找到与中国有关的工作,目前供职于弗吉尼亚州的一家从事外贸的企业,他希望将来有机会用上他的汉语知识。
文化节主办方在演出场地周边搭起了看板,展出贵州民族风格的蜡染、绘画和摄影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就在我欣赏这些精美的展品时,舞台上传来了悠扬的少数民族舞曲,一位看上去年龄不算小、但是身手矫健的华人妇女随声起舞,一个年轻女孩在一旁用手机摄像。
当一曲告终,舞者收步,我不揣冒昧前去致意,同时作简短的采访。不出所料,这是一对母女,女儿在国内上完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来美国留学,今年刚刚从马里兰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在华盛顿一家以教育政策为重心的非营利组织工作。母亲已经退休,来美国看望女儿,听说有这个来自中国的文化盛会,自然不会放过。

这位母亲姓贺,退休后跟随一位广东籍的舞蹈老师习舞,爱上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贺女士年轻的时候跟随在石油师工作的父母,辗转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所以对民族风俗怀有感情。今天来观赏中国文化节的表演,身在异域,但是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氛围,就情不自禁地随着舞台上的音乐跳了起来。
愿美中两国不但有更密切的由政府间推动的文化互动,而且有更多的普通人,像孟仁白与贺女士那样,从最基层推动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沟通。
(照片均为Jianan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