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罗斯福:美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1947年6月9日,埃莉诺·罗斯福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就起草世界人权宣言发言。(联合国图书馆历史照片)
1947年6月9日,埃莉诺·罗斯福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就起草世界人权宣言发言。(联合国图书馆历史照片)

不久前,我们谈到了本届联大投票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的会员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前身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早期历史,特别是促成建立这一机构的重量级人物、也是美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众所周知,埃莉诺·罗斯福是在1933-1945年间连续四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因此人们也经常把她称为罗斯福夫人,不过本文还是用其本名埃莉诺称呼她。

埃莉诺1884年出生于纽约长岛的牡蛎湾,童年父母先后病逝,由外祖母抚养成人,并接受教育,从一个腼腆的大家闺秀,成长为关注社会尤其是女权的活动人士。1905年与远亲富兰克林罗斯福结婚,虽然生育了六个子女,但是管教孩子更多的是她的婆婆,她自己则继续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包括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发声,推广和改善女童教育,争取妇女选举权,建立乡村合作社,帮助农民开展多项经营等。

这是1949年埃莉诺·罗斯福手持一份世界人权宣言海报的照片(公共领域)
这是1949年埃莉诺·罗斯福手持一份世界人权宣言海报的照片(公共领域)

等到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她打破常规,不止于第一夫人礼仪性的角色,仍然是美国最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之一。她首创女性记者参加的总统夫人白宫记者招待会,在大萧条时期推动建立青年局改善年轻人就业,争取男女薪酬平等和最低工资,关注平民保育团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下井体验矿工的工作条件。二战美国参战后,埃莉诺将其社会活动重点转移到提高盟军士气和推动军工生产,帮助欧洲难民特别是帮助难民儿童取得美国签证并得到安置。

二战结束前不久罗斯福去世,杜鲁门继任总统。1945年10月联合国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埃莉诺被任命为美国的联合国代表,她在起草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宣言首次在世界上明确宣示人权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是制订各项国际法最重要的基础。

1945年12月21日,埃莉诺·罗斯福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这是1946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人事局关于她薪酬的文件。(美国国家档案馆)
1945年12月21日,埃莉诺·罗斯福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这是1946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人事局关于她薪酬的文件。(美国国家档案馆)

直到1953年,埃莉诺都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而且从1946年到195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举行过6次会议,每次埃莉诺都担任会议主席,直到1950年,黎巴嫩驻联合国大使马利克继其之后担任主席。1962年埃莉诺逝世, 1968年,她被追授联合国人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