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美国主要是由移民建立的国家,直到今天,美国的人口组成仍然是以欧洲人的后裔为主。根据人口普查局上一次(2010年)的资料,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人,不算与其他族裔通婚的后代,白人为2.236亿人,占比为72.4%,即使不算西语系和拉美裔,仍然有1.968亿人,占比63.7%。按说他们去欧洲旅游就像回老家一样,应该一切顺利才对。其实不然:因为时过境迁,不但他们自己已经适应了新大陆的生活环境,而且其祖居地的风俗人情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不提前做好功课,往往会在旅途中闹出一些笑话。

拿最“正宗”的美国白人、即英国人的后裔来说,当他们访问自己老祖宗家乡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例如当路遇英国人和你打招呼说“how do you do”的时候,千万别回答用惯了的“fine, thanks”,最好是用同样的“how do you do”回过去,看对方如何反应。尽管这种陌生人的问候现在并不多见,还是知道如何回应为好。

餐馆吃饭也有一些与美国不同的习俗。在英国(包括欧洲大多数国家),小费并非必须,不像美国,餐馆服务生的收入有相当一部分依靠的是小费。尽管人们常常会给10%左右的小费或留下几个欧元在桌上。如果是在美国,10%则有点嫌少。而且英国的酒吧是不必给小费的。说起酒吧,在英国,特别是在北爱或爱尔兰,如果几个人结伴去的话,习惯上是每人给大家点一轮酒,极少各人点自己的酒喝。

正因为小费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并非必须,所以不要指望餐馆服务生会像美国餐馆那样,频繁前来询问用餐是否满意等,言外之意是希望你尽快吃完,可以腾出座位给新来的顾客,他们也可以多得一些小费。正因为如此,向服务生大声呼叫或频繁招手,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可以在服务生路过自己餐桌时,顺便提出你的要求。

在法国,美国旅游者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用英语向陌生人问路或打听事情,而得到的回应常常是对方露出一脸茫然,表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要知道,法语可是英语的“祖宗”之一,尽管英国和后来的美国相继称雄世界,法国人从骨子里并不一定买账。所以长着一幅白人面孔的美国人,最好在出发之前温习一下中小学时可能学过的法语,起码在张嘴的时候先用简单的法语客气一下,接下来人家如果懂英语的话(大部分人应该是),才可能会热心为你排忧解难。

在语言问题上,意大利也是一样,美国人学几句简单的意大利日常用语、避免让人讨厌,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至于餐饮,意大利人也比美国人注重形式,而且极少有人会与同伴分享食物。人们一般不会单点饮料,点餐的时候,酒类通常都是与饭菜一起点的。还要注意的是,除非是早已过了关门的钟点,意大利餐馆大多不会主动同顾客结账,你得向服务生说明才会给你账单。

意大利的教堂之多是有名的,而且里面差不多都有一些著名的壁画,在那里旅游参观几个教堂几乎是必然的。进教堂参观,特别是正当做礼拜的时候,穿着一定要注意。短裤、背心或其他无袖衣服是一种冒犯行为,哪怕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也要随身准备带袖子的衣服。不要拿着吃的进教堂,带着水瓶也不要在教堂里面喝水,手机要关掉。如果里面正在做礼拜,特别是举行婚礼或洗礼,千万不要进去看热闹。

其他欧洲国家各有各的禁忌,在出发之前应该做好功课,以免在自己祖先的老家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