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形态反映人们传统与思维观念的变化,也是日常生活、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动态记录。最近30年美国成年工作人口(25-54岁)无伴侣家庭比率增加很快,从1990年的29%增加到2019年的38%,增加了9个百分点,近三成,对社会结构改变影响很大。
本文提到的“无伴侣”指成年人处于未婚状态(包括分居、离婚或丧偶)以及没有固定的同居伙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根据人口普查局1990年到2019年统计数据做了分析,发现30年间成年人中的结婚比例从67%下降到53%,没有同居伙伴者的比例从29%上升到38%,这两个因素结合,使得无伴侣家庭比例大大增加,而男性的比例则增加得更快。
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表明,无伴侣家庭增加趋势会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有伴侣和没有伴侣的成年人之间的福利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已婚或有同居伴侣的成年人相比,无伴侣成年人的生活水准通常较低,这种模式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很明显。
平均而言,没有伴侣的成年人收入低于有伴侣的成年人,统计显示无伴侣者的收入中值为3.5万美元,而有伴侣者的收入中值为4.9万美元;无伴侣者的就业率为75%,有伴侣者的就业率为82%。从受教育的程度看,无伴侣者的文化程度也较低,获得大学或以上学位的比例为29%,有伴侣者为41%。由于经济收入以及就业率都比较差,无伴侣者往往更容易与父母住在一起,比率为28%,有伴侣者的比率只有2%。相关研究表明,在某些健康指标方面,已婚和同居的成年人比独居者表现更好。

此外,有伴侣和无伴侣者的比例在不同族裔中有显著差别,成年黑人中没有伴侣的比例为59%,远远高于拉美裔的38%、白人的33%以及亚裔的29%。对白人、拉美裔、亚裔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没有伴侣,而黑人则不同,没有伴侣的女性(62%) 比男性(55%)比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