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稍微偏离一下本文的标题,先来谈谈即使在美国也有不少争议、曾经属于边缘文化现象的嘻哈说唱。
嘻哈文化包括其最流行的说唱,自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从纽约布朗克斯起源,直至风行美国和整个世界,公众对这一亚文化形式的争议始终不断,而且引起过不少法律诉讼,例如著名的“F__k Tha Police”歌词一案。不仅如此,这一新潮文化随心所欲的表达形式,还在传统的流行歌曲里面注入了自己的基因。
上个月初,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校刊(News Bureau)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该校新闻学院教授辛西娅·弗里斯比(Cynthia Frisby)与该校副教授伊丽莎白·贝姆-莫拉维茨(Elizabeth Behm-Morawitz)的一项研究成果。两位教授对2006-2016年间登上《告示牌》(Billboard)的409首歌曲的歌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尤其是那些赢得铂金称号、即销量超过百万的单曲,发现这些登上流行乐坛名曲榜单的,除了乡村音乐之外,摇滚乐、拉丁音乐、节奏布鲁斯、爵士乐和另类音乐等,甚至流行音乐,都有许多宣扬暴力、亵渎、歧视女性或拿性别说事儿的内容,当然还是以嘻哈说唱为最。

这里面特别引起该研究作者关注的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流行音乐歌词当中含有对女性的负面和歧视性的内容,是除了嘻哈说唱之外,比例最高的一类,但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流行音乐融合了较为欢快轻松的歌词,犹如泡泡糖一样有更强的亲和力。
在这之前,也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但是弗里斯比教授等人的研究时间跨度更长,而且是还没有人涉及到的最近时间段的音乐作品,所以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美国资格最老、排名最靠前的新闻学院,该校的研究成果一向得到业内人士和公众的重视。因为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生活当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这些歌词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对他们今后人生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弗里斯比教授的论文建议,家长应当对自己的子女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取舍提出建议。
既然对青少年成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作品当中有如此严重的问题,弗里斯比教授却没有在她们发表的文章中,对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出要事先审查歌曲歌词内容的建议,那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即美国音乐家的作品、歌手和乐队的演出属于言论与表达自由的范畴,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有权力事先审查音乐家的作品。他们的演出,包括在当今无所不在的流媒体上传播,事先都无需经过政府的审查或批准。
但是,正如其他言论与表达在法律上也存在不得逾越的界限一样,如果音乐作品的歌词明白无误地煽动暴力,并对他人或公众的生命财产构成直接现实的威胁,执法部门则有责任采取行动。最近佛罗里达州阿拉楚阿县的警察就逮捕了一名说唱歌手麦卡勒姆(Christopher McCallum),因为他在其脸书上发布了一首歌,歌词当中包含暴力内容,威胁要在佛罗里达大学美式足球鳄鱼队的比赛时扫射整个校园。

实际上,对音乐事业发展具有最大影响力的还是业界的评级和排名,以及词曲的版权问题。去年11月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生效的《音乐现代化法案》,对现有分散的几部法案进行了整合,以符合时代的变化,是数十年来音乐产业中对版权保护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立法行动。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