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米勒1904年生于爱荷华州,他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从小学到中学,他随家人不断搬迁,曾先后在内布拉斯加州、密苏里州、科罗拉多州定居。格兰·米勒从小喜欢音乐,最初得到的乐器是父亲带回家的一把曼陀林,13岁时,他用挤牛奶筹集的钱买了一个旧长号,从此利用所有机会天天练习,害得她的母亲担心他不会对其它任何事情再有兴趣。格兰·米勒在科罗拉多州上高中并加入学校乐队,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开始得到展示。
高中毕业后格兰·米勒加入了演出乐队,两年后因为进入科罗拉多大学而离开乐队,但他对音乐的热爱超过学习,很快就放弃了大学学业,搬到洛杉矶加入当时颇负盛名的本·波拉克(Ben Pollack)的乐队,成为乐队成员。此后又跑到纽约,先后在不同的乐队工作,同时进修音乐理论、作曲等。1934年格兰·米勒推出了第一张自己的唱片,时年30岁;1937年组建第一个自己的乐团,但并不受欢迎。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格兰·米勒毅然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放弃丰厚的收入,坚决要求参军,报效国家。由于当时他已经36岁,因此第一次申请加入海军没有被批准,其后他又申请加入陆军,结果如愿以偿,以上尉军衔入伍,在陆军航空兵部队服役。入伍后,格兰·米勒发挥自己的才能,组建陆军航空兵乐队,为军人演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乐队演出800多场,其中300多场是实地慰问演出,还有500多次在录音现场通过广播演出。由于他那带有爵士风味的音乐早已风靡全美,他在军中的演出,不但为军人们带来欢乐,也慰藉了他们的思乡之情。由于格兰·米勒表现出色,1944年被升为少校。
格兰·米勒失踪的消息传出后,引起极大震动,虽然他的遗体一直没有被找到,但人们普遍相信他已经遇难,时年40岁。美国军方将他列为“战时失踪人员”,1992年专门埋葬为国捐躯军人遗体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格兰·米勒立了墓碑。
格兰·米勒不但是一位广受欢迎的乐队指挥,也是一位基督徒,他最喜欢的书是《圣经》。他同时还是一位爱国者,在战争年代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参军,为自己热爱的国家付出了一切。
下面是格兰·米勒两首著名曲子在优酷上的链接:
In the Mood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3NjI1NTMy.html?from=s1.8-1-1.2
Pennsylvania 6-50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MzQ4OTAw.html?from=s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