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被废除后,美国的社会结构及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席卷全国、为农民争取权益的运动,称之为“格兰其运动” (Grange movement,也称为农民运动),这个运动在南部、中西部吸引了大量从事农业的民众,最早的格兰其组织成立于1867年,此后发展很快,比如1873年时有成员20万,两年后的1875年就增加到近90万。
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北方的工业发展迅速,但南方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在战争中遭到很大破坏,恢复缓慢。当时任职农业部的奥利弗•凯利(Oliver Hudson Kelley)受时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的派遣,去南部各州调查并收集数据,目的是提高、改善南方农业生产。凯利是北方人,生长在波士顿,成年后移居明尼苏达州经营农场,后来到联邦政府的农业部工作,因此有机会前往全国各地旅行。在南方,奴隶制的终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农田由小佃农耕作,他们交出一半的收成给地主以换取租金、种子和基本补给。据历史学家估计,南方80%的非洲裔和40%的白人农民在这种体制下过着难以为继的生活。多数人陷入无法摆脱的债务循环,唯一的出路是扩大种植量。而这又导致棉花和烟草生产过剩、价格下跌以及对土壤的进一步消耗。
凯利受命了解农业现状及收集资料时,看到不少地方农业的衰退景象及农民生活的艰辛,深感震惊,觉得有必要将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一种类似于兄弟会的组织,为自己争取权益。经过与志同道合者的不断联系磋商,1867年第一个格兰其组织–农业保护者协会(Patrons of Husbandry)在纽约州成立,凯利当选为会长,直到1878年辞任,他被称为格兰其之父。此后,格兰其组织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
格兰其组织除了帮助多数农场家庭摆脱与世隔绝的孤独状态、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外,还推动各州、各地方政府采取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格兰其组织在19世纪后半期发展迅速,最兴盛时有两万多分会、150万会众。格兰其组织有自己的营销体系、商店、加工车间、工厂及合作社,但其后因为财务及增长过快出现的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会员人数大幅下滑,到了20世纪初才稳定下来。目前格兰其约有两千多各地组织,成员16万人,分布在36个州,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许多格兰其组织成为偏远农牧地区的重要活动中心。
“格兰其运动” 除了将农民们组织起来外,其主要成果是在19世纪后半期推动各州议会立法管制铁路票价、粮仓收费涨幅以及建立农村免费邮件传递系统。铁路交通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主要运输动脉,农作物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铁路运往各地,随着运输需求的大增,运费不断上涨,使得农民的经营成本增加,导致许多人承担不起高昂的运费,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民认为将货物销往市场的铁路运费过高,因此日益不满;他们对不断加重的债务负担感到愤愤不平。此外,各地的粮仓也纷纷提价,使农民将粮食存到粮仓的费用大涨,苦不堪言。因此,限制铁路运费以及粮仓存储收费的增幅,就成为当时农民们的迫切需要。
19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及70年代,中西部的几个州,包括明尼苏达、艾奥瓦、威斯康星和伊利诺伊在格兰其组织的游说下,通过了立法,限制铁路及粮仓涨价幅度,这些法律称为“格兰其法”,结果还引发了一些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成为后世立判案的重要依据,这些官司统称为“格兰其官司” (Granger cases)。
“格兰其官司”的起诉方为受价格限制的企业,这些企业认为州政府立法限制私人企业涨价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但最高法院驳回了这些说法,认为私人企业所涉及的经营活动如果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政府就有权保护公共利益,所以州政府对价格的监管是合法的。“格兰其官司”在美国的法制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官司,确定了政府的监管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