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罕布什尔被称为“花岗岩之州” (Granite State)在美国家喻户晓,原因就是那里的群山的山体基岩大多是花岗岩。建筑石材是新罕布什尔的主要出产之一,最著名的采石场就位于它的首府康科德(Concord)附近,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现在年产量高达25000吨,成品以街边铺石为主,可以铺设长达100公里的道路。
大家可能对美剧都不陌生,最新的火爆剧目当属“纸牌屋”(House of Cards),但是相信美剧粉丝们一定知道另外一部美剧“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去年夏天该剧播完最后一季,在多次赢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之后,终于夺得了艾美奖的最佳剧集大奖,为整个剧集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该剧的倒数第二集,起的名字就是《花岗岩之州》。
在这一集里,克兰斯顿(Bryan Cranston)饰演的主角怀特(Walter White)隐身在新罕布什尔州冰雪覆盖群山里的一处木屋,在那里他经历了儿子拒绝他的金钱资助等一系列精神上的挫折,不顾离开这里意味着被捕入狱的警告,毅然走出藏身之处。怀特戴上他标志性的扁平呢帽,嘴里像莎剧“麦克白”(Macbeth)主人公那样地喃喃自语:“明天,明天……”,这个场景与独白,又暗合了新罕布什尔州的箴言“不自由、毋宁死”(Live Free or Die)。
当然新罕布什尔州选取这句话作为箴言与制毒贩毒毫无关系。美国独立战争有一场决定性战役,即萨拉托加战役(Saratoga campaign),1777年6月至10月发生在纽约的北部地区。当时英军在波士顿失利之后,海军南下夺取了纽约,然后准备沿着哈得逊河北上,企图与从大湖区南下的加拿大、印度和德裔雇佣军以及效忠派武装从西面包抄,将新英格兰地区的独立军孤立起来一网打尽。
萨拉托加战役有一个重要的外围战事,即本宁顿之战(Battle of Bennington)。南下的英军为了补充给养,派遣了一千多人远征本宁顿,在那里被独立军几乎全歼。当时率领独立军的就是新罕布什尔的斯塔克少将(John Stark),他手下的2000名民兵都来自新罕布什尔和马萨诸塞,在战斗中又得到来自邻近地区民兵的支援。据战史专家的分析,当时如果英军没有分兵的话,萨拉托加战役的结局可能是另外一个局面,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说不定会要改写。
在独立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斯塔克在战争结束后即解甲归田。1809年一批本宁顿之战的老兵相约聚会,那时81岁高龄的斯塔克已经不良于行,就写了一封信给当年的战友,在结尾写道:“不自由、毋宁死:死亡并非痛苦之最。”(Live free or die: Death is not the worst of evils.)到1945年,新罕布什尔州决定将这句话的前半段作为该州的箴言,迄今该州居民大都选用有这句箴言的车牌。
新罕布什尔州还有几个昵称,也都和它的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例如“河川之母”(Mother of Rivers),就是因为新英格兰地区的大小河流几乎都发源于该州的群山之中。“美利坚的瑞士”(Switzerland of America)则是将它的山区景色拿来与阿尔卑斯山的瑞士相比,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它的中部一直延续到缅因州的白山山脉,美国东北部最高的华盛顿山就位于该州。因为如此,人们也将新罕布什尔称为“白山山脉之州” (White Mountain State)。
最后让我们回到绝命毒师。这部连续剧和纸牌屋、权力游戏等美剧以及好莱坞的许多大片有一个类似的地方,就是以貌似真实(好莱坞在制造真实性这方面可以说举世无双)却极度夸张的剧情来吸引观众,表面上的各种负面甚至阴暗的形象中,往往潜藏着剧作者和导演所要阐述的人性及其挣扎。如果只图热闹,将那些五光十色扑朔迷离的剧情当成现实中的美国,不但可能欺蒙了自己,而且辜负了编剧和演员们的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