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欧巴马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气候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这两个国家将在今后20年内对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位居世界之首、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的中国,同意它的碳排放总量最迟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与此同时,计划将其一次能源消耗量中非化石燃料的比重增加到20%左右。而位列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名的美国,则同意在2025年之前将其碳排放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26-28%。两国领导人都表示,希望他们达成的协议将对明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以盼取得人们期待已久的成果。
下面就来谈一谈美国承诺将它的温室气体排放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26-28%意味着什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温室气体,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据科学家们多年来的研究,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变暖,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类能源消耗与其它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和各种氟化物排放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的积累,使得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室,而且这种效应逐年在加强。冰川退行和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极地的冰层冰盖在加速溶化,海平面持续上升,湿地面积逐年减少,许多物种正在走向灭绝。还有各种极端气候现象,例如寒冬酷暑洪灾干旱暴雪飓(台)风等,包括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都可能与全球暖化有关。
下面的一张图,是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Boden, T. A.; G, Marland和R.J. Andres等人的报告中摘取的。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二战结束之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而且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这种趋势明显加速。

尽管由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美国已经从温室气体排放的榜首降到了第二位,但是仍然占据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在2005-2007年间达到峰值,每年等效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7200-7300百万吨。其中二氧化碳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占了总排放量的85%左右。

如果按照产业门类划分的话,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多少依次为电力工业、交通运输、其它产业、农业、商业和居家。前三类占据了总量的80%,其中又以电力工业为最,它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按照欧巴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达成的共识,美国到2025年将它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26-28%的话,到那时候,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只能有5223-5513百万吨,比起2005年的排放量7254百万吨需要减排1886-2031百万吨,这个减排量超过了目前整个日本的排放量。即使分在10年里,每年也需要减排200百万吨左右,相当于一个现在经济排名在第30位的国家排放量,例如捷克、比利时等国,可见全美国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包括发展清洁能源,降低机动车油耗,提倡集中居住社区和公共交通,减少居家消耗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无论如何,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暖化,美国应该并且需要做出榜样,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对全球温室气体“贡献”总量最大的国家。而后来居上的中国,如果不能尽早停止排放量继续大幅攀升,则很可能会在这方面超越美国。这两个国家能够达成协议联手行动,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村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文中的图表均为笔者依据美国政府部门网站资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