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国作家哈珀·李及其文学遗产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奇女作家哈珀·李(Harper Lee)上周去世,享年89岁。哈珀·李在34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台湾翻译为《梅冈城故事》),这本处女作一举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她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没有再写过一本书;直到2015年时隔55年后,才出版了一本新书《设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在读者中间及文学界引起极大震动。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接续《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但并不是她的新作,而是重新发现的手稿,其写作时间早于《杀死一只知更鸟》,当年哈珀·李是先写《设立守望者》,再写《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更令人称奇的是,《设立守望者》中的主人公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人公虽然是同一人,但在种族观念上却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哈珀·李出生在阿拉巴马州的门罗维尔(Monroeville),阿拉巴马州是典型的南方州,哈珀·李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种族关系,深知家乡的人情风俗,她后来移居纽约,成为一名民权运动的同情及支持者。她在1960年出版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当初出版商并不看好这本书,估计只会卖出几千本,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该书出版后大获成功,销量直线上升,出版不到一年就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不久获得普利策奖,还改编成电影,由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主演,他以高超的演技将一位为黑人辩护的白人律师塑造成正义及良心的化身,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成为年轻律师的楷模;格利高里·派克也凭借该片获得第3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杀死一只知更鸟》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故事背景是大萧条时代的南方种族歧视,主要围绕白人律师阿蒂克斯·芬奇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虚构城镇梅冈城为黑人汤姆·鲁滨逊辩护展开。汤姆·鲁滨逊被控强奸一位白人少女,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地区,由一个白人律师为黑人辩护已经十分不易,而这个黑人被控的又是强奸白人少女的罪名,因此白人律师不但本人承受巨大社会压力,连他的家人孩子也卷入旋涡,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故事。在哈珀·李的笔下,阿蒂克斯·芬奇不但是一个有职业道德、有信念、讲良心的好律师,也是一位模范父亲。《杀死一只知更鸟》在1960年出版,当时恰巧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风起云涌的时代,“政治正确”也使得这本书生得逢时。迄今为止,《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销量超过四千万本,并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这本书几乎是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籍,据国会图书馆的统计,该书在美国的普及程度仅次于圣经。

哈珀·李在处女作一炮而红后,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就此收手并回到家乡过上隐居的生活,从60年代中期开始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从此淡出公众视线。2007年哈珀·李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她到白宫领奖这才又回到公众视野中。时任总统小布什在给她颁奖时表彰她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祝贺她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实至名归。

2015年7月哈珀·李出人意料地出版了第二本小说《设立守望者》,讲述的是《杀死一只知更鸟》故事发生后20年的事情,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让读者震惊的是,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以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好律师、好父亲形象示人的阿提克斯·芬奇,却性格大反转,被描写成一个曾经参加过3K党的种族主义者。许多读者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有不少读者拒绝看新出的《设立守望者》,害怕毁了长期以来阿提克斯·芬奇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设立守望者》出版本身也颇有故事情节,据哈珀·李自己说,这本书稿写成后,她投给出版社,但编辑将书稿退回给她,希望她重写一本新书,因此才有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与此同时她却将第一部书的手稿遗失了,不知放到哪里去了,直到近年才重新发现这部手稿,在编辑的建议下,没有经过任何改动,以原本的面貌出版,取名《设立守望者》。对于书稿失而复得的说法,也有许多人持有怀疑的态度,提出不少疑问。不过,《设立守望者》出版后,立刻成为畅销书。

哈珀·李(照片:美联社)
哈珀·李(照片:美联社)
阿拉巴马州门罗维尔的一座雕像:一个女孩正在读《杀死一只知更鸟》,得知哈珀·李去世的消息后,当地民众在雕像上放上了鲜花(照片:美联社)
阿拉巴马州门罗维尔的一座雕像:一个女孩正在读《杀死一只知更鸟》,得知哈珀·李去世的消息后,当地民众在雕像上放上了鲜花(照片:美联社)
哈珀·李家乡的书店员工正在准备出售她的新书《设立守望者》(照片:美联社)
哈珀·李家乡的书店员工正在准备出售她的新书《设立守望者》(照片: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