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的洋蓟”和其它野生动物获贸易保护

世界上被贩运最多的哺乳动物——有时被称作“会走的洋蓟” ——的穿山甲,将得到亟需的保护。180多个国家代表最近在南非举行的一个国际野生动物大会(英文)决定, 禁止穿山甲和穿山甲制品贸易。

穿山甲或许不曾得到像大象犀牛那样多的关注,但这些踪迹罕见、相貌古老的动物正濒临灭绝。它的角质背壳(质地与人的指甲和头发相同)往往被磨成粉,误称为药材。

Pangolin walking on bags (© AP Images)
一只穿山甲在泰国举行的一个抢救野生动物新闻会上亮相。(© AP Images)

这次会议还加强了对巴巴利猕猴(Barbary macaques)和非洲灰鹦鹉(African grey parrots)的保护,并同时取得以成果:

延续象牙禁令

Elephant herd walking, with Mount Kilimanjaro in distance (© AP Images)
新的调查显示,从2007年到2014年,偷猎活动造成大象数量减少30%。(© AP Images)

与会国家代表否决了要求重新开放象牙贸易的两个提案,从而使面临偷猎威胁最大(英文)的非洲大象得到保护。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的吉内特·赫姆利(Ginette Hemley)指出,“国内象牙市场让犯罪集团能够通过合法交易脱手偷猎到的象牙,从而让消费者的需求得以为继,转而加剧偷猎大象危机”。

鲨鱼的希望之光

Thresher shark swimming (Shutterstock)
长尾鲨(Shutterstock)

此次南非会议也加强了对长尾鲨、镰状真鲨以及某些鳐鱼的保护。每年有多达一亿条鲨鱼因它们的鱼鳍而遭到猎杀或因被渔网缠绕而死亡。

保护鲨鱼先锋、生态潜水员及“保护菲律宾海洋”(Save Philippine Seas)的“首席美人鱼” 安娜∙欧普沙(Anna Oposa)说,“这是朝防止更多过度糟蹋动物和避免它们数量减少的一大步飞跃。”

她说,“长尾鲨、镰状真鲨和蝠鲼是我们潜水业的风景线,它们活着显然比死了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