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粮食危机

动态图形显示了三张关于冲突、新冠疫情和气候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的照片(图片:© zef art/Shutterstock.com;© joshimerbin/Shutterstock.com;© Ivan Soto Cobos/Shutterstock.com)
(美国国务院/M. Gregory)

在世界许多地方,粮食是必不可少但又很稀缺的资源。全球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造成的供应中断加剧了这个问题。本文仔细审视了气候变化对当今粮食危机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引发世界饥荒的一个因素。

随着全球气温和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更多的热浪、干旱、洪水、飓风和荒火。这样的条件使农民难以种植粮食,饥饿的人也难以获得粮食。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或更加猛烈。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于8月表示:“气候危机是一场自然灾害、洪水、风暴和热浪的危机。但这也直接导致粮食安全危机。这使为民众提供粮食变得更加困难。”

据白宫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和冲突是加剧全球被迫流离失所现象的两大因素,每年导致近3000万人(PDF,611KB)离开家园。

头上顶着柴火的妇女走过牛骷髅 (© Simon Maina/AFP/Getty Images)
7月,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Turkana)的妇女头顶木柴走过一头牛的遗骸。 (© Simon Maina/AFP/Getty Images)

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发生的天气模式的影响,例如太平洋的拉尼娜(La Niña)现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解释说,在拉尼娜事件期间,太平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从印度尼西亚到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降雨模式。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表示,自2020年年底以来反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正在造成作物和牲畜损失(PDF, 611KB),特别是在东非和西非、中亚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非洲遭受重创

极端天气事件预计在非洲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以下是气候加剧非洲粮食危机的几种情况:

  • 非洲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 非洲湿润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了30%,而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减少了20%。
  • 95%的非洲农民依赖降雨,他们没有灌溉系统。

在1999年以前,非洲每隔五六年会出现一次降雨量少的雨季。据国际畜牧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统计,如今,农民每两三年就会遇到降雨不足的问题。

联合国表示,在整个非洲,气候变化造成农业生产力下降了34%,降幅超过其他任何地区。

非洲之角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的缺雨情况是过去至少70年来最严重的。连续四个雨季都缺雨,预计下一个雨季也将如此。索马里几乎一半的人口被认为是粮食不安全的。专家警告说,如果不大幅追加人道主义援助,今年在几个地区可能会出现饥荒。

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在非洲其他地方,例如马达加斯加的大南部(Grand Sud)地区,即该国最南部的省份经历了自198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并连续三年歉收。

气候变化也威胁到非洲海洋和淡水渔业,它们是数百万非洲人所依赖的食物来源。

史无前例的洪水和美国的援助

缺乏雨水和极端高温会杀死牲畜并破坏庄稼,但雨水过多也会造成损害。

  • 巴基斯坦在8月底遭受了灾难性的季风洪水袭击,影响了3300万人。
  • 南苏丹连续第四年面临洪灾。
  • 尼日利亚在2021年经历了降雨延迟,导致其收成减少了65%以上。但当终于下雨时,又发生洪灾并将剩下的粮食毁于一旦。
  • 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在拉丁美洲,预计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将高于平均水平,这增加了今年低洼地区发生洪水的可能性。
红衣女子在洪水中行走 (© Adrienne Surprenant/AP Images)
2021年10月,一名妇女在南苏丹北加扎勒河州(Northern Bahr el Ghazal state)的废弃的避难所之间行走,那里的洪水迫使大约100个家庭流离失所。 (© Adrienne Surprenant/美联社图片)

自2月以来,美国政府已承诺提供82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以及29亿美元发展援助,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

9月20日,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拜登政府将与国会合作,在五年期间为全球投资超过110亿美元,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目标,他指的是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冲击的农业生产。

布林肯国务卿指出:“我们人民的福祉取决于我们共同构建的粮食安全。”

本文最初刊发于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