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控制媒体并将散布虚假信息作为国家政策时,就像俄罗斯政府现在所做的,所谓“新闻”往往是捏造出来的。
数百万人正在网上分享有关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乌克兰无端发动战争的信息,而且很多是实时信息,真假难辨。
尤其是在克里姆林宫在进一步入侵乌克兰之前、之中及之后大肆散布虚假信息并对独立媒体进行审查,让人更难以区分真假新闻。

数字扫盲专家麦克·考尔菲尔德(Mike Caulfield)开创了一套评判网上信息的方法,英文首字母简称为“SIFT”:
- 先思而后行
- 调查来源
- 寻找更准确的报道
- 追溯指称、引语或媒介的原文及出处
考尔菲尔德在接受《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的采访时表示,当看到有关乌克兰的新闻时,重要的是“先思而后行”——不要急于分享你所看到的信息或马上做出反应。

散布虚假信息是俄罗斯政府的惯用伎俩,他们的欺骗手段可能会蒙蔽很多人,包括专家在内。
网络使用者不能只靠查看一个网站“关于我们”网页上的自我介绍就以为能认清流氓网站。专家指出,虚假信息代理网站上的这类网页很可能企图混淆视听。
散布虚假信息的网站往往会假冒成非营利组织或媒体机构,因此不能单凭一个网址或机构名称来判断网站是否可信。
FactCheck.org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凯瑟琳·霍尔·杰米森(Kathleen Hall Jamieson)说,人们点赞或转发的速度太快了,她告诫网络使用者要先想一想他们是否相信一条帖文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可信的。

麻省理工学院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调查了人们在推特上的种种行为并发现:
- 与真实信息相比,虚假信息得到转发的可能性要高70%。
- 虚假信息达及1500人的速度比真实信息要快6倍。
- 虚假信息被各种类别的有效用户转发的次数都高于真实信息。
反复核实
专家表示,只要付出一点努力,人人都能成为更具辨别力的网上新闻分享者。
斯坦福大学最近教会了500名内布拉斯加州的中学生如何核实网上信息来源的可信性。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查看其他广为人知的可信网站来核实一个陌生网站上的信息。
新闻编辑们也采用类似的事实查证的方法,查看原始出处以及同行网站。
大学教授、研究虚假信息的专家凯特·斯塔伯德(Kate Starbird)敦促网络使用者在转发推文前查看一下该推文的背景情况。“他们在两周前或两个月前推送的内容是什么?要确认他们的身份确实如他们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