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自从2019年秋冬爆发以来,一度肆虐全球,染疫人数超过5亿,死亡超过6百万(世卫组织6月20日数据),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性大瘟疫,只有14世纪的鼠疫(黑死病)和20世纪初的流感(西班牙流感)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年多来,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加上2020年快速研发并投放的新型高效疫苗和药物,疫情得到缓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已经实现全民免疫的基础上,逐渐放开了封禁措施,学生回到教室上课,企业复工复产,解除旅行禁令,人们的生活走向正常。特别是COVID-19病毒历经多次变异,虽然传播力不减,但是染疫者的重症和病亡率也大大降低,后疫情时代已经指日可待。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不久前几位流行病医学专家的见解。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美国医学院校的翘楚,在这次新冠疫情爆发时,其专家学者对新冠病毒基因的解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在全球医学界享有盛誉,他们开发的疫情传播模型和数据,曾为世界各地广泛采用。该校传染病学教授罗伯特·布林格(Robert Bollinger)、数据完整性和分析医学副主任斯图尔特·雷(Stuart Ray)和感染预防主任丽莎·马拉加基斯(Lisa Maragakis)等就冠状病毒病的最新发展回答了相关的问题,包括病毒新变体是否更容易让人得病?新冠疫苗还会有效吗?面对病毒变异人们应该采取新的或不同的对策等。

人们心中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与病毒突变有关,即:为什么冠状病毒会发生变化?冠状病毒的基因RNA与遗传基因DNA的长链双螺旋结构不同,RNA不但较短,而且是单螺旋,并且其核糖上连接的羟基降低了RNA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发生突变。病毒基因的突变就出现了病毒变种。斯图尔特教授补充说,地理上的分割,往往会形成病毒的不同变异株。罗伯特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所有的 RNA 病毒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异,其中有的变异较大。以流感为例,每年疫控中心都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并针对变异较大的病毒更新疫苗,这就是医生建议人们每年接种新流感疫苗的原因。
专家们进一步解释了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类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世卫组织以及美国疾控中心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具有更大的传染性、能够逃避免疫或诊断测试、会引起更加严重疾病或抵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变种。美国疾控中心将新冠病毒变异株分为四种类型,即监测、存疑、关切和严重后果变异株。
到目前为止,美国疾控中心还没有监测到新冠病毒出现严重后果变异株,亦即美国的现有疫苗对之起不到预防作用的病毒。关切变异倒是先后有过6种,即阿尔法α、贝塔β、伽马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和奥密克戎ο(omicron)。其中前5种都已经与原始新冠病毒毒株一样,被自然淘汰不再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被降级到监测类,只有奥密克戎还在美国广泛传播,而且它的亚型还在不断地变化。

在回答关于美国的新冠疫苗和增强剂是否适用于新变种的问题时,斯图尔特说:实验室研究有证据表明,当前疫苗驱动的一些免疫反应对其中病毒的某些变体可能效力会有所降低,所以疫控中心建议有资格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最好都去接种,即5 岁及以上的每个人都最好接种一剂加强针,而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或中度/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12岁及以上人群最好接种第二剂。
专家们还建议人们应该随时注意疾控中心关于新冠疫情指导方针的变化,并继续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例如戴口罩、保持距离和经常洗手保持卫生。
针对最新的奥密克戎变种,专家们做了进一步的解释。Omicron变体最早是2021 年 11 月在南非发现的,被列为关切变种。丽莎主任说,奥密克戎及其后续变体BA.2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导致新冠感染在世界各地再次激增,达到2019 年以来的顶峰。它有数量超过50种的大量突变同时出现,使它能够逃避免疫反应,变得更容易在人际间传播。
另一方面,罗伯特教授列举证据表明,与原初的新冠病毒和其他变种例如德尔塔侵犯患者肺部相比,奥密克戎主要影响的是上呼吸道,所以导致的病情通常并不严重。但是它更容易在说话、咳嗽或呼吸的时候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不戴口罩的无症状感染者,非常容易成为祸及他人的源头。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流行病学专家们的结论性意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新冠病毒爆发时的巨大冲击已经过去,新型高效的疫苗阻断了它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
- 这种病毒的基因多样性远远不如传播已经一个世纪的流感病毒,所以就目前这些变体而言,我们无需反应过度;
- 虽然应该意识到现在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但是仍然要继续努力防止病毒传播,包括佩戴高品质口罩和勤洗手,尽量避免大型室内聚会等;
-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尽快为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接种疫苗加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