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奥瓦州政府网站经济发展网页以一个问句开始:为什么看中了艾奥瓦?答案开头便说:如果一提起艾奥瓦,想到的就是玉米,那你就对了,它是我们的金矿,我们的油田……。
确实,艾奥瓦没有加州的金子,也没有得克萨斯的石油,但是在濒临密西西比河的这片肥沃大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农田除了玉米还是玉米,驱车几个小时都难以走出这个巨无霸玉米迷宫。艾奥瓦州的玉米年产6000万吨左右,差不多占美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名列全美第一,其众所周知的昵称“玉米州”(Corn State)当之无愧。
不仅玉米,艾奥瓦州也是美国黄豆产量最大的州。它们除了食用之外,也是饲料的主要来源,因此艾奥瓦的饲养业非常发达,是美国出产猪肉和鸡蛋的冠军。不仅如此,近年来推行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大行其道。美国加油站的注油机上面有标注,说明你所加的汽油掺加了10%的乙醇,那就是主要从玉米等有机产品中提炼出来的,这些乙醇有四分之一来自艾奥瓦,而且可再生燃料行业的产值占了全州GDP的4%。
说起玉米和艾奥瓦,还得提到美中交流的一段佳话。1985年习近平还是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同时兼任石家庄地区食品协会主席,由他带队,河北省玉米加工考察团来到与河北结成姐妹州省的艾奥瓦,参观考察当地的玉米育种、种植和加工等先进工艺,在该州密西西比河边上的小城马斯卡廷(Muscatine)访问了两天,住在居民莎拉·兰德(Sarah Lande)的家里,还和房东一起吃早餐,双方都有美好的回忆。前年2月,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还专程前往马斯卡廷,与当年的老朋友聚会叙旧。
艾奥瓦的昵称玉米州虽然尽人皆知,但是在它的旅游局官网上关于昵称一项,却只提到“鹰眼州”(The Hawkeye State)。它是这么说的:该昵称起源于本州早期的历史,据认为是伯灵顿市的两个人促成了这一昵称的流行。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这段历史。
美国从法国那里购得路易斯安那(1804年)之后,开始大举向西扩张,在接下来的20年里,在圣路易斯或其附近,先后与祖祖辈辈就在那一地区生活的印第安部落签订了14项条约,史称“圣路易斯条约”。根据这些条约,美国联邦政府以少量的年金或实物为代价,从土著居民那里取得了大片土地。
索克(Sauk)印第安人对由别人代表他们签署的条约并不满意,其首领黑鹰(Black Hawk)于1832年率领本部落战士,联合几个其他部落从艾奥瓦渡过密西西比河,进入伊利诺伊州原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原来他们并没有打算开战,只是派出代表与政府谈判,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但是当地官员却动员民兵,并打响了第一枪。虽然开始黑鹰他们小胜一场,但是在联邦正规军出动后终于寡不敌众,将近半数阵亡,其中还有受伤被俘的也被枪杀。黑鹰本人虽然得以脱生,后来还是不得不投降,被关押了一年。从那之后,直到30多年后才有大规模的印第安人反抗行动。
黑鹰和他的同伴在拘押期间受到相当的礼遇,游历了东部的各大城市,还得到杰克逊总统的接见。以黑鹰为代表的印第安战士虽然战败,而且也受到不少人的尊重,但是政府的礼遇是想让他们看到联邦的强大,放弃与美国为敌。
这个时候,在建立于1833年的伯灵顿市有一位法官和一家报社的老板建议把自己所在的州称为鹰眼州,那家报纸还将名字“艾奥瓦爱国者报”改名,前面加上“鹰眼”(The Hawk-Eye)几个字,希望人们至少不要遗忘这位英勇的老酋长。至今,艾奥瓦大学的体育校队还以“鹰眼”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