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在中国说相声,最有名的是来自加拿大的大山,还有英国的大牛、喀麦隆的捷盖、法国的李霁霞等,近年来不时爆出热门,成为中国民俗艺术的一个看点,象征着洋人融入华夏文化,也为国人了解老外提供了一扇特别的窗口。
在大洋的对岸,这二三十年也涌现了不少来自亚洲的笑星(Stand-up Comedians),他们是亚裔挑战北美职场最后几个难以攻克的领域之一——娱乐行业——的先锋。他们当中有菲律宾血统的乔·科伊(Jo Koy)和雷克斯·奈瓦莱特(Rex Navarette),越南裔的达特·范(Dat Phan),印度裔的罗素·彼得斯(Russell Peters)和韩裔的玛格利特·赵(Margaret Cho)等,当然还有最近窜红的华裔黄西,以及比黄西成名更早的韩裔笑星Paul PK Kim。
在亚裔明星当中,有少数为了取悦主流和谋取商业利益,演出内容迎合对少数族裔刻板的庸俗观念,含有矮化本族裔的陈腐笑料,但是多数人在演出时模仿和调侃移民不准确的英语发音,或者将本族裔对待家庭、礼节甚至购物、餐饮等不同的习惯作为逗笑的“包袱”,实际上是利用了幽默理论上的反差效应,使得即便是说一口地道流利英语的土生土长美国人也能感到生动有趣,从而体会这个国家语言异化和文化融合的巨大力量。更不用说像Paul PK Kim那样,在利用亚裔天生的拘谨性格和过分谦让来制造笑料的时候,起到了推动自己的同胞活得更加阳光、吸纳美国人的开放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拓荒精神的作用。
Paul PK Kim在洛杉矶韩裔集中的Burbank地区长大,那里是当年洛杉矶暴乱的重灾区。Paul PK Kim是家中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和其他亚裔一样,他的父亲也希望他接受高等教育,长大做一个朝九晚五的职业白领。但是Paul PK Kim被NBC的脱口秀主持人卡森的幽默所感染,后来又迷上了艾迪·墨菲等好莱坞喜剧演员和上述那些笑星前辈,终于违背家庭的愿望,走上了Stand-up喜剧表演的道路。
Paul PK Kim在洛杉矶地区的Stand-up喜剧界小有名气之后,于2000年创建了一个非营利团体,起名叫Kollaboration,以“达人秀”的形式,致力于发掘少数族裔的艺术和说唱表演人才。Kollaboration从开头仅仅在洛杉矶地区,现在扩展到全美的14个城市,从最早只局限于韩裔,到2004年成为全体亚洲和太平洋岛民的共同舞台。十多年来,Paul PK Kim自己赢得了多个奖项,Kollaboration则为在美国娱乐界不受重视和缺乏代表的亚裔,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和发掘人才的平台。
Paul PK Kim和他的同伴虽然把重点放在亚裔身上,但是也着力于促进主流社会对亚裔的了解和关注。他们的达人秀演出地点,不仅仅放在亚裔集中的东西两岸大城市,最近还把触角伸向了美国中部俄克拉荷马州的图尔萨这个中小城市,就是一次良好的开端。整个图尔萨地区人口不到一百万,其中亚裔所占的比例只有全国水平的40%不到。就在这里,Paul PK Kim他们也取得了演出场所爆满的成绩。
冲破族裔藩篱、提升民族自信和促进文化融合,是所有美国人的共同课题,更需要少数族裔自身的努力。在这当中,优秀亚裔笑星们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