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第一天在巴黎高翻上课看到周边的“幸存者”那种幸福感。我很快就发现法国和美国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别:毕业在美国被视为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在法国的名校并非如此。很遗憾的是,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学最终没有拿到文凭。
有一位同学曾经跟我说过,在巴黎高翻读书时每天过得很慢,但每周过得很快,这一点大概跟我们的课程安排有关。我们从早到晚都在上课或练习,星期六也包括在内,因为有的老师只有星期六才有时间去学校,而上课的时间都是老师自己定的。
我们的课主要分成两种:专业课和翻译课。专业课是指法律、地缘政治、经济等由巴黎三大的教授用法语教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的背景知识更加丰富全面。大家可能记得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了ESIT的一个特点——入学考试的时候并不考学生的背景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不需要这些知识。专业课就是积累这些知识的一个工具。

与此相比,ESIT的小班翻译课强调得更多的是分析能力和翻译技巧。学校负责为所有的学生开设符合他们的语言组合的课程,而每一门翻译课都是由目的语的母语者来讲授的。比方说,我的英入俄的课是由波多洛娃女士——一位有接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翻译——来教的。当然,她并没有为了在ESIT教书而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经常因为去教科文组织或者欧洲委员会做翻译而推迟我们四位讲俄语的女孩上课的日期。
只要你在巴黎高翻读过书,就能很轻易地将ESIT的经历写成洋洋洒洒的文章,短短一篇博文根本写不完。我就直接跳到最后一个阶段吧,那就是毕业考试。经过两、三年甚至四年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参加让人精疲力竭的考试,来考核个人应该掌握的各个方面的翻译能力(A翻B,B、C翻A,以及交传和同传)。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考视译和带稿同传。这两项是什么意思呢?视译是指把用一种语言写的文章直接用另一种语言念出来。老师会给母语是英语的考生一篇法语文章请他们用英语把它念出来,也会给母语非英语的考生一篇英语文章请他们用母语念出来,速度和节奏都必须类似于同传。带稿同传就是带演讲稿的同传:ESIT考试的时候老师给你二十分钟看稿子的时间,时间到了就给你念稿子,而你就坐在同传箱里看着稿子做同传。在欧洲以及很多国际组织,主讲人会事先把演讲稿发给你,但是准备的时间一般相当有限,所以巴黎高翻的老师不断提醒我们说,20分钟就算是很长的了。

那么,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得到了什么呢?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做翻译的技巧以及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也许学外语的朋友们也可以从中受益,所以我就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毕业后要保持或提高翻译水平的话,我个人建议大家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每天都听自己掌握的所有的语言的广播节目。跟精读一样要“静听”,保证能听懂所有的内容。不要听远远超过自己听力水平的东西。 2. 多做视译。可以给不懂原文的人做。譬如:用中文给你的爷爷奶奶念英文文章。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把中文翻成英文。很多巴黎高翻的老师说,如果他们只能让学生做一种练习的话,他们会选择视译。 3. 多接触一些新的内容。无论去博物馆还是看一下平时不怎么看的体育专栏,都可以加深你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4. 总是带上两支笔!这一点虽然看起来有一点可笑,却是至关重要的:做交传时笔突然没墨水是每一位译员的噩梦。 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我们就不说了,重点是它的意思。如果你想成为翻译,你就应该把“终身学习”当作你的新口号了。翻译不工作时还是有很多任务在身:增加一门新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学习更多的正式的表达方式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