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邮政博物馆举办“中美邮件交流”展

中美邮件交流展清代部分(照片:Xiao)
中美邮件交流展清代部分(照片:Xiao)
美国首都华盛顿不但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云集,而且质量很高,享誉各地。在这众多的博物馆中,邮政博物馆独树一帜,吸引了不少游客,也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近日邮政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特别展览“飞跃太平洋 — 中美邮件展览”,展出了不少中美邮政史上的珍贵邮票、首日封、实寄封等,让人们从邮政交流这个侧面了解中美交往的历史,增加对美国邮政的了解。

据邮政博物馆的介绍,举办中美邮件展览的主旨,是利用邮件和邮票从经贸、文化和社区三个方面来体现人性化的中美关系。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处于巨变的中国,以及探讨华人移民美国的历程。

对于我这个集邮迷来说,此次展览的看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展示了美国邮政总署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行的与中国有关的邮票,另外一个是展示了许多中国邮政史上的珍邮。

笔者收藏的四方连抗战邮票(照片:Xiao)
笔者收藏的四方连抗战邮票(照片:Xiao)
邮展上展出的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国抗战5周年纪念邮票,真实地纪录了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结成的友谊以及美国民众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关心。

1942年中国的抗战进入了第5个年头,急需大量外援,尤其是美国的支持。为此,美国邮政总署特别设计了抗战邮票以及首日封、实寄封以示对中国人民顽强抗战的支持。总统罗斯福对抗战邮票的发行十分关心,多次过问,并建议面值为5美分,因为当时中美之间平信的邮资是5美分。邮票发行时,罗斯福还在白宫举行首发庆祝仪式,与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一起,从邮政总署署长沃克手中买下了第一批邮票,媒体对此大加报道,引起民众的关注,踊跃购买,前后一共售出了2100多万枚。

罗斯福、宋子文从邮政总署署长沃克手中买下了第一批抗战邮票(照片提供:国会图书馆)
罗斯福、宋子文从邮政总署署长沃克手中买下了第一批抗战邮票(照片提供:国会图书馆)

抗战纪念邮票的版面设计独具匠心,不但中英文并列,而且林肯与孙中山的头像同时出现在邮票上,分列左右,十分醒目。林肯头像下印有林肯的名言“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孙中山头像下则写着“民族、民权、民生”六个中文字。邮票正中是当时的中国版图,版图中央有青天白日徽以及中文“抗战建国”字样。

1961年美国发行的孙中山邮票(照片:Xiao)
1961年美国发行的孙中山邮票(照片:Xiao)

美国发行的抗战邮票虽然从集邮的角度看谈不上珍贵,但却见证了中美友谊的历史,从中美交往的角度看,弥足珍贵。

邮展上还有一枚1961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孙中山头像邮票。196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5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纪念邮票及首日封,邮票面值4美分,正中印着孙中山头像,头像上方是青天白日标识。

美国邮政总署除了发行过以上所提的两枚孙中山邮票外,还从1993年起开始发行中国的生肖邮票,第一枚是鸡年邮票,到2004年发行猴年邮票时,便出齐了首轮中国生肖邮票。此后每到中国农历新年时,都会发行生肖邮票,再过两年第二轮生肖邮票也要出齐了。生肖邮票虽然没有在此次“中美邮件展览”中展出,但却是中美邮政交往新阶段的见证。

笔者收藏的金猴票(照片:Xiao)
笔者收藏的金猴票(照片:Xiao)

“中美邮件展览”中展出的中国珍邮不少,包括清代、民国、文革以及文革后发行的邮票,如1980年发行的“猴票”等,其中尤以“全国山河一片红”(小一片红)最为珍贵。

除了此次展出的“中美邮件展览”外,邮政博物馆还有许多其它值得一看的展览,而邮政博物馆大楼本身也很值得参观。

“中美邮件展览”从2014年 3月6日开始到2015年1月4日结束,有兴趣的的游客可以在参观华盛顿的时候,安排时间去邮政博物馆参观,一定不会失望。

笔者收藏的抗战邮票首日封(照片:Xiao)
笔者收藏的抗战邮票首日封(照片:Xiao)
美国发行的第一轮生肖票(照片:Xiao)
美国发行的第一轮生肖票(照片:Xiao)
珍邮“小一片红”(照片:邮政博物馆)
珍邮“小一片红”(照片:邮政博物馆)
中美邮件交流展文革部分(照片:Xiao)
中美邮件交流展文革部分(照片:Xiao)
中美交流部分(照片:Xiao)
中美交流部分(照片:Xiao)
老式邮政车(照片:Xiao)
老式邮政车(照片: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