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是美国的“制造日”(Manufacturing Day, MFG Day),今年赶巧了正好是十月一日。在这一天,全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的制造业工厂敞开大门,组织2600多个开放日活动,接待大约四十万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向人们介绍各自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及现代工业生产活动发展的趋势,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制造业的兴趣,为各门类工业培养后备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美国的制造业流失相当严重,不但大量中低端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不少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最终制造和装配过程也流向海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许多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要靠进口,而且许多制造行业的工人失去工作,以往相对不错的工资和福利成为历史,进而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受到人们和政商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这个大的前提下,由美国制造学会(Manufacturing Institute, MI)倡议、生产和制造业协会(Fabricators &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参与创建的制造日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媒体和经济学者对此有广泛的讨论,而且最近MI与毕马威 (KPMG) 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与16个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进口国相比,美国制造业仍然具有相当不错的优势。
该项研究比较了各国制造业务的企业的营商成本(CoDB),即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综合。按营商成本从低到高排列,美国得2.69分,在这17个经济体当中与英国并列第五位,仅次于加拿大(2.54)、台湾(2.63)、韩国(2.65)和马来西亚(2.67),不但好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例如德国(2.74)、瑞士和爱尔兰(2.77)、法国(2.83)、意大利(3.00)和日本(3.26),而且营商成本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低,包括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当中还被列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2.84,列第11位),见下图:

该项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的直接成本,或者叫做初级成本,尤其是其中的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普遍较高,拖累了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但是美国的间接成本,包括劳动力质量,以及公司税率和营商环境等,不但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比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要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在劳动力质量方面,美国还有很大的的提高空间。美国每年举办“制造日”,并且不少地方将这一活动延续到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久,为的就是吸引更多具有完整学历、从小就对生产制造产生兴趣的青少年加入制造业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