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有史以来一直仰望星空,想象着生活在太空的情景。16年前的今天,在1998年11月20日,美国及其在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伙伴将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第一个架构送入轨道,让这个梦想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国际空间站随后得到扩充,到2000年已具备供人员居住的条件。从那时至今,宇航员持续不断地在国际空间站生活、工作并从事科研。国际空间站的长度约为50米,重量超过450,000公斤,比一栋有6间卧室的房子还大,可供6个人居住。

国际协作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传统之一。至少已有70个国家在国际空间站从事科研。迄今所取得的实质性惠益包括以下各项:
- 加拿大的神经外科医学技术
- 墨西哥农村地区的水净化技术
- 美国的农业监控
- 巴西农村地区的远程医疗
国际空间站仅仅是太空研究国际合作的一个实例。哈勃望远镜(Hubble telescope)是同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合作建造和运作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使命(Rosetta missio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使命最近发射了一个航天器在彗星上着陆。今年早些时候,NASA 及其印度合作伙伴宣布了共同探索火星的计划。
NASA 副局长洛丽·加弗(Lori Garver)在接受Space.com的采访时说:“我们在这里不仅同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密切合作,而且还同全球各地的机构合作。”她指出:“毋庸置疑,国际协作对于美国和NASA都至关重要。”
NASA的“观看空间站”网页(Spot The Station) 列明了今后能从各个地方观看到国际空间站的具体信息。
[译注:文中英文链接的网页内容均为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