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恰逢反种族隔离的标志性人物,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 )得主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诞辰100周年。在他去世近5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他一生的功绩表示深切缅怀和高度崇敬。
以下几位人士从纳尔逊·曼德拉的教导中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人们认识到,纳尔逊·曼德拉的精神经过时间的考验,永远光照青史。
”教育是最有力的武器”
距美国国会(U.S. Capitol)仅一箭之遥的沃特金斯小学(Watkins Elementary School)属公立学校,美国非洲裔学生占绝大多数。教5年级语文和社会科学的拉什达· 格林(Rashida Green)承担着向下一代介绍纳尔逊·曼德拉的责任。

今年41岁的格林在该校多媒体民权教研室工作。她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向下一代讲述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事迹。
她对曼德拉的遭遇感同身受,因为她在同样有种族斗争历史的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出生,在那里长大成人。她向学生讲述南非种族隔离历史的时候,用美国南方的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作为对照。吉姆·克勞法规定在公共场所黑人需与白人分开,实施长达数十年之久,后被裁定违宪。
格林的学生观看介绍纳尔逊·曼德拉生平的视频,阅读曼德拉的《漫长的自由之路》(The Long Walk to Freedom)和《纳尔逊·曼德拉其人其事》(Who Was Nelson Mandela),然后撰写一份报告,讲述自己有关促进变革的设想。
她说,“他们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到。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他们关注他争取自由的运动,努力结束种族隔离,并且认识到接受教育就能改变世界。”
“有很多因素促使我们团结一致”
从2008年开始,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博物馆(Nelson Mandela Museum)青年社团的年轻人每年都前往德国了解大屠杀事件(Holocaust)的历史。2005至2015年在德国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工作的安卡·乔豪(Anka Johow)作为接待人员为他们安排专题参观活动。
南非学生在基督教青年会与伙伴方及其他青年社团共同管理的一个青年营学习历史。这个营地接待来自以色列、白俄罗斯、荷兰、波兰、斯洛伐克、俄罗斯、立陶宛和德国的年轻人。
乔豪还希望欧洲人能够了解种族隔离的历史。为此,基督教青年会和博物馆在2012年联合组织前往南非的活动,帮助人们了解当年种族隔离的情况,以及南非从1948年至1994年的土地法。他们听取了曾被关押在罗本岛(Robben Island)的人员讲解自己的亲身经历。曼德拉在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中有18年在这里度过。
乔豪今年31岁,居住在蒙特利尔(Montréal),现为“改变之力教会”(Power to Change Ministries)工作。她说,“我们不仅要谈二次大战和大屠杀及欧洲,我们还要谈种族隔离及其根源。有很多因素促使我们团结一致,例如共同的希望和共同的梦想……并且认识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中获得启迪。”
美国外交官“希望的灯塔”

阿尔文·墨菲(Alvin Murphy)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人最初接受的任务之一是报道曼德拉1990年访问华盛顿(Washington)的活动,但对他来说,曼德拉长期以来都是一座“希望的灯塔”。
墨菲说,“作为在南方长大和生活在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的黑人青年,我也遭受了歧视、偏见和隔离之苦。以前我们不得与白人用同一个饮水机喝水,不得在某些餐馆用餐,甚至不可以在某些社区居住。”他还记得自己在附近的棉花地摘棉花,为的是多挣一些钱补贴家用。
墨菲说,他从曼德拉身上学到了道德精神重于一切,不必让消极情绪主导自己的思想,应该避免仇恨、报复和抱怨等行为。
如今,墨菲在美国国务院担任非洲事务政策官员。他还通过曼德拉华盛顿学者项目(Mandela Washington Fellowship program)会见未来一代的领导人。该项目在华盛顿为数百名非洲年轻人提供为期6个星期关于领导力和职业发展的训练。
墨菲说,他有机会每年在会见曼德拉华盛顿学者期间讲述曼德拉对他的影响。曼德拉树立的榜样永远改变了他的一生。
本文由自由撰稿人Lenore T. Adkins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