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的地名讲述着一个多元化的故事

阿莫甘西特(Amagansett)、塔潘泽(Tappan Zee)、布鲁克林(Brooklyn)和小海地(Little Haiti)都是纽约市的组成部分,美国印第安人以及一波波移民的语言将它们连成一体。

乔舒亚·杰利-夏皮罗(Joshua Jelly-Schapiro)所著的《纽约地名:通过地名探索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ames of New York: Discovering the City’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rough Its Place-Names;Patheon Books, 2021)讲述了它们的故事。

阿莫甘西特(意思是好水)是纽约地区各处的多个原住民地名之一,蒙托科克(Montaukett)和雷纳佩(Lenape)人曾一度居住在那里。杰利-夏皮罗于4月份在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在线活动上告诉大家,他在写这本书时曾上过一堂雷纳佩语课。

他在这本书的开头写道:“名字意义重大。不信就去问问那些绞尽脑汁给刚出生的宝宝起名字的父母,或是任何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的孩童……如果与人相关的姓名如此重要,那与地方有关的地名就更重要了,因为地名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和我们的地图上的时间比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要长。”

塔潘泽是哈德逊河(Hudson River)上一座桥的名字,它是不同文化的重叠的一个实例。“塔潘”源于当地一个雷纳佩部落的名称,而“泽”则取自荷兰语中大海一词。

杰利-夏皮罗说,现在布鲁克林拥有大片街区,让人根本就猜不到“布鲁克林”源于荷兰语破裂之土的意思,因为它过去是一片沼泽。

左为乔舒亚·杰利-夏皮罗(© Mirissa Neff);右为他的著作的封面(由Alfred A. Knopf提供)
左为乔舒亚·杰利-夏皮罗;右为他的著作的封面,描绘的是曼哈顿下城早年间的风貌(左图:© Mirissa Neff;右图:由Alfred A. Knopf提供)

移民在打造纽约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像小海地、中国城(Chinatown)和小意大利(Little Italy)这样的地名体现了移民的影响力。

有些地名一直延续下来,因为外来语听起来更有意思,例如Hell Gate(源于荷兰语,意思是美丽的海峡,但英语却意指凶险的水域),还有很多地名中都有“kills”——在荷兰语中是小溪的意思。

杰利-夏皮罗写道:“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这样问过自己父母的孩子:当我们开车去新泽西看望我的祖父途经史坦顿岛高速公路(Staten Island Expressway)时,我问道:‘为什么纽约州最大的垃圾场名叫Fresh Kills?’”

美国人的名字也在全世界各地成为地名。多个国家的城市和山峰都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命名,其中包括在波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尽管华盛顿可能是有史以来被尊为地名最多的名字,但纽约市的一个时尚区却在全世界都大名鼎鼎。杰利-夏皮罗在4月份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在线读书活动上告诉参与者:“现今,布鲁克林肯定会拔得头筹。”

地名的命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杰利-夏皮罗说,一位也门裔航空交通管理员没能说服市政府将他所居住的布朗克斯(Bronx)的一个街区命名为“小也门”(Little Yemen),于是就求助于谷歌地图(Google Maps),并获得了这一称谓。这可能不是正式名称,但它标示在很多旅行者都使用的谷歌地图应用程序上。

杰利-夏皮罗说:“地名命名现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这种由移民以及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其他人寻求认可的努力,而且他们曾利用地名的力量将街区变成家园,正在同一个其主导文化和规范不断变化的城市中的其他趋势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