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西岸的华人社会有一位知名报人、牧师、人权活动家,他英文流利,演讲非常幽默,在美国主流社会名气很响,被称为“华人马克•吐温”,此人便是伍盘照(英文名Ng Poon Chew)。伍盘照不但在美国为华裔发声,也在美国参与清末民初的改良、革命活动,造舆论、募捐等,与康有为、孙中山都有良好关系。
伍盘照出生于1866年(一说出生于1868年),老家在广东台山。他从小父母去世,由祖母抚养,少时他的一个叔叔从加州淘金回乡,身带800美元,当时这笔钱足以在乡下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伍盘照于是立志也要到美国淘金。1881年伍盘照15岁时,跟着从美国回来短期探亲的堂兄一起坐船到美国,落脚圣何塞(San Jose),在美国人家里干活。伍盘照除了干活认真外,还有志读书。当时加州排华风气浓烈,一天伍盘照在街上遭白人少年欺负时,正好被凯里太太(Mrs. Carey)看见,凯里太太是基督徒,帮他解了围,还介绍他去自己的学校上学,两人后来成为终身好友。
伍盘照认真学习,并在凯里太太的影响下于1883年受洗成为基督徒。伍盘照很快接受美国文化,于1884年剪去辫子改穿西装,学得一口流利英语。1884年19月凯里太太介绍伍盘照去旧金山长老会找洛米斯牧师(Augustus Loomis)并在那里全职学神学,他的生活费、学费全部由一位不知名的教徒资助。毕业前一年伍盘照受教会指派去湾区码头向中国渔民传福音,效果很好。伍盘照毕业后进入神学院继续学习。
1892年伍盘照从神学院毕业,成为美国西岸第一位华裔长老会牧师,并在那一年结婚。他先是被分配到萨克拉门托的一家教堂服事,后转到旧金山服事,1894年被派到洛杉矶的一家教堂担任主任牧师。1898年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教堂建筑,同时长老会决定除了旧金山以外不再资助加州各地的传道事工。伍盘照当时有四个孩子,由于失去长老会的资助,没有任何收入,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于是决定自己创办事业,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办中文报纸。
伍盘照先在洛杉矶的一家日语报纸工作了两个月,以获得办报纸所必须的经验,同时借钱购买所需器材,并聘请两名亲戚作为员工,于1899年5月12日发行了周刊《华美新报》(Chinese American Morning Paper)创刊号。1899年底,伍盘照设法筹集了6000美元,并购买了新型印刷机械,将报社从洛杉矶搬迁到华人更集中的旧金山,将周刊改为日报,并改名《中西日报》(Chinese American Daily Paper),编辑部就设在中国城内,1900年2月16日出版了第一份报纸。
伍盘照按主流传媒的运作方法及办报理念,将《中西日版》办成一份深受华人喜爱的报纸。报纸版面齐全,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不但介绍中国国内改良、革命活动等情况,也为华人争取平等权利呼吁,同时也批评中国城内的非法活动以及氏族纷争。为了提高报纸在主流社会的知名度,伍盘照还聘请了精通中文的传教士、加州大学第一位东方学教授傅兰雅(John Fryer)兼职担任《中西日报》的社论版编务,大大提高了《中西日版》的质量。
伍盘照在办报时秉持中立立场,既容得保皇党发声,也允许革命党发表意见。伍盘照与康有为、孙中山都有联系,1904年孙中山在旧金山入境美国时,被移民局扣押在码头并准备将孙中山遣返给清政府,伍盘照得知消息后,联合当地洪门会大佬一起打官司将孙中山解救出来顺利进入美国,并协助孙中山在美国华侨中募捐,同时免费出版邹容的《革命军》一书,扩大同盟会的影响力。
除了关注中国时局外,伍盘照花费了大量经历为华裔以及妇女,尤其是华裔妇女争取权利,他在1901年组织华裔入籍协会(To Become Citizen Society),争取华裔的入籍权利;写了许多文章谴责排华法案违宪;在与老罗斯福总统见面时,也要求总统推动立法改善华人待遇。伍盘照还四处奔走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他走遍美国大陆48州,向美国人发表演说,详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生活的艰辛以及受到的歧视不公待遇,是20世纪早期的人权活动家,得到美国人的尊重,1913年6月匹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06年旧金山发生强震并引发大火,中国城几乎被毁,在灾后重建规划时,伍盘照与侨领向政府重建规划机构据理力争,在当时清政府承诺的财力支援下,终于在原地重建了中国城,使其成为目前美国最具规模的中国城之一。
伍盘照于1931年3月13日在加州奥克兰的家中去世,享年6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