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纲要》连载——当代美国文学:千帆竞发,万木争荣(7)

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十章 当代美国文学:千帆竞发,万木争荣(7)

南方

从地理上看,美国南方包括南部和东南部,这一地区各州的地貌相去甚远,有凉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辽阔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还有墨西哥湾闷热的柏树林沼泽地。美国南北战争(1860-1865)之前,种植棉花和使用奴隶曾使南方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内战结束后,南方陷入贫困和孤立,从此萎靡不振达百年之久。今日的南方是所谓“阳光带”的一部分,是全美发展最快的地区。

南方在各地区中最为保守,但其鲜明的文化传统却使之感到自豪。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包括家庭、土地、历史、宗教和种族。南方的许多作品寓意深刻,人文气息浓重,其根源来自南北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对蓄奴传统的深刻反思。

南方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化传统,造就了许多女作家。在南方的北半部,肯塔基州的鲍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1940-)在作品中探索大众文化导致的社会变迁。在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夏洛》(Shiloh,1982)中,一对夫妇必须改变他们的关系或者分手,原因是居民小区“正像浮油一样在整个肯塔基西部蔓延开来”。梅森另一部获得好评的短篇《在乡下》(In Country,1985)则描绘了越战对一名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的影响,她父亲不幸在越战中阵亡。

李•史密斯(Lee Smith,1944-)在《魔鬼的梦》(The Devil’s Dream,1992)中以鲜明而强烈的画面再现了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人们,作品借鉴了丰富的美国民间音乐。杰恩•安•菲利普斯(Jayne Anne Phillips,1952-)的短篇小说集《黑票》(Black Tickets,1979)写的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而长篇小说《机器之梦》(Machine Dreams,1984)的故事则发生在西弗吉尼亚州贫困的山区。

吉尔•麦考克尔(Jill McCorkle,1958-)的长篇小说以她的家乡北卡罗来纳州为背景。弥漫着神秘色彩的爱情小说《卡罗来纳月光》(Carolina Moon,1996)描绘了一桩多年前发生在一个沿海村庄的自杀案,在那里汹涌的波涛无情地拍打着海边破旧的房屋。多萝西•阿利森(Dorothy Allison,1949-)那风光如画的南卡故乡呈现在苦涩的自传体小说《卡罗来纳的私生子》(Bastard Out of Carolina,1992)之中,作品的叙述者为一名12岁的假小子,外号叫“骨头”,她是私生子,一贫如洗。密西西比州的埃伦•吉尔克里斯特(Ellen Gilchrist,1935-)在她的《短篇集》(Collected Stories,2000)中采用了口语化风格,这个集子中的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小村落和路易斯安纳州的新奥尔良市。

以探索男性世界为主的南方小说家包括著名的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l933-),其早期小说——如《苏特雷》(Suttree,1979)——叙述典型的南方故事,揭示人内心深处的阴暗以及无知与贫困,这些故事的场景是田纳西州东部地区的绿色山峦和谷地。1974年,麦卡锡搬迁到德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城,从此开始探索西部景观和传统。《血染的子午线:西部的晚霞》(Blood Meridian: Or the Evening of Redness in the West,1985)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田纳西州一个14岁的“小鬼”的故事,该少年后来成为19世纪40年代墨西哥的冷血杀手。麦卡锡的边陲三部曲:《都是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1992)、《跨越边境》(The Crossing,1994)、《平原上的城市》(Cities of the Plain,1998)曾轰动一时,作品以史诗般的构造为德州与墨西哥之间的沙漠涂上了一层神秘而壮丽的色彩。

其他值得一提的作家有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 Frazier, 1950- ),他的代表作为描写南北战争的《寒山》(Cold Mountain,1997);佐治亚州出生的帕特•康罗伊(Pat Conroy,1945- )发表了《伟大的桑蒂尼》(The Great Santini,1976)和《沙滩音乐》(Beach Music,1995);还有密西西比小说家巴里•哈拿(Barry Hannah,1942- ),其作品情节充满暴力和冒险故事。

密西西比州出生的另一名作家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1944- )则全然不同,他开始写作时效仿的是福克纳的风格,但其代表作是以新泽西州为场景的、文笔细腻的长篇小说《体育记者》(The Sportswriter,1986)及其姐妹篇《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5)。《独立日》的主人公是弗兰克•巴斯科姆贝,一个梦幻般漂泊不定的人物,失去了为他的生命带来意义的一切:儿子、文学创作的理想、婚姻、情人、朋友乃至工作。巴斯科姆贝是一个敏感、聪明的人。他说,他作出的选择是为了“逃避悔恨的痛苦”,而他的空虚感,加上那些他经常穿越的平庸的购物中心和丑陋的新住宅区,都在无声地证实作者眼中的一种蔓延至全国的疾病。

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来自南方,如路易斯安纳州的欧内斯特•盖恩斯(Ernest Gaines)、佐治亚州的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以及佛罗里达州出生的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赫斯顿1937年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被认为是第一部由美国黑人作家创作的女权主义小说。赫斯顿去世于上世纪60年代,其作品在90年代重新引起批评家的兴趣。田纳西州出生的伊什梅尔•里德(Ishmael Reed)的小说《巫神》(Mumbo Jumbo,1972)以新奥尔良为背景。亚拉巴马州的玛格丽特•沃克(Margaret Walker,1915-1998)创作了小说《狂欢》(Jubilee,1966)和散文集《论女性、黑人与自由》(On Being Female, Black, and Free,1997)。

佐治亚州短篇小说家詹姆斯•艾伦•麦克弗森(James Alan McPherson,l943-)在《活动空间》(Elbow Room,1977)中描绘了劳工阶层的生活;《不是家园的地方:流浪者的思考》(A Region Not Home: Reflections From Exile,2000)为传记作品,书名暗示作者搬迁至艾奥瓦州。芝加哥出生的ZZ•帕克(ZZ Packer,1973-)曾是麦克弗森在艾奥瓦大学作家班的学生,她出生于南方,在大西洋中部地区读过书,如今居住在加州。她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别处喝咖啡》(Drinking Coffee Elsewhere,2003),这个短篇小说集使她一举成名。多产女权主义作家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1952年出生于肯塔基州,原名格罗里亚•华特金斯(Gloria Watkins),她因文化评论而著称,其代表作有《黑脸盘:种族与脸谱》(Black Looks: Race and Representation,1992)以及自传,其第一部为《黑骨头:追忆女儿岁月》(Bone Black: Memories of a Girlhood,1996)。

作为实验派诗人兼奴隶文学学者(《解放灵魂》,Freeing the Soul,1999),哈里叶特•马伦(Harryette Mullen,1953-)创作了包含众多声音的诗集,如《女神与苦役》(Muse & Drudge,1995)。小说家珀西瓦尔•埃弗里特(Percival Everett,1956-)出生于佐治亚州,长篇和短篇兼工,其作品细腻而寓意深长,近期作品有《疯狂》(Frenzy,1997)和《符号》(Glyph,1999)。

由于父辈或祖辈的迁徙,许多美国黑人作家不是在南方出生,但他们返回南方寻找灵感。著名加州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Octavia Butler,l947-)在《野生种子》(Wild Seed,1980)中探讨枷锁主题和奴隶叙事传统。她的《播种人的寓言》(Parable of the Sower,1993)描述了一种沉迷而不能自拔的状态。加州另一名作家雪莉•安•威廉斯(Sherley Anne Williams,l944- )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德萨•罗斯》(Dessa Rose,1986),描述蓄奴时代南方不同种族妇女之间的友情。纽约的兰德尔•克南(Randall Kenan,l963-)在北卡罗来纳州度过童年,他的长篇《阴魂再现》(A Visitation of Spirits,1989)和短篇集《让死者安魂》(Let the Dead Bury Their Dead,1992)均以北卡为背景。他还写了报告文学《水上行走:21世纪初期的美国黑人生活》(Walking on Water: Black American Lives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