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十章 当代美国文学:千帆竞发,万木争荣(9)
西部山区
美国西部腹地的大部分地区是一片苍茫的原野,雄伟的落基山脉从与加拿大临近的蒙大拿州蜿蜒南行,直至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接壤的山峦。长期以来,放牧和开矿成了该地区的经济支柱,盎格鲁传统则凸显了独立的边塞精神。
西部文学常常涉及冲突。19世纪西部冲突的对手是牛仔与印第安人、农夫/拓荒者与不法之徒、牧场主与盗牛贼。现代作品中的对手则是石油商与生态学者、开发商与考古学家、公民活动人士与核设施及军事基地的代表,许多这类设施分布在人口稀少的西部。
有一位作家对西部作品影响深远,正如福克纳对南方文学的影响一样,这就是华莱士•斯特格纳(Wallace Stegner,1909-1993),他生动地描述了逐渐消失的荒野。他的杰作《宁静的角度》(Angle of Repose,1971)讲述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祖父母搬迁至西部的故事,通过该历史学家的想象力再现了当年的“荒蛮”景色。斯特格纳的最新一部作品审视了他作为一位作家在西部的生活,其标题是《蓝鸟为柠檬泉歌唱》(Where the Bluebird Sings to the Lemonade Springs,1992)。斯特格纳主持斯坦福大学写作系长达25年,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功成名就,成了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如雷蒙德•卡佛、 肯•凯西(Ken Kesey)、 托马斯•麦冈安(Thomas McGuane)、拉里•麦克默特里(Larry McMurtry)、 斯科特•莫马戴(N. Scott Momaday)、蒂莉•奥尔森(Tillie Olsen)和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受斯特格纳影响的还有:与麦冈安密切相关的蒙大拿流派的当代作家、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的某些作品以及麦克默特里和其他一些德州作家。
小说家托马斯•麦冈安(Thomas McGuane,1939- )笔下的人物通常独自一人进入一片荒原,然后卷入不断升级的冲突。他的作品有:《狩猎俱乐部》(The Sporting Club,1968)和《被伏击的钢琴》(The Bushwacked Piano,1971)。在《钢琴》一书中,主人公从密歇根出发前往蒙大拿,以癫狂的方式追求爱情。麦冈安对狩猎和钓鱼的喜爱使评论家将他比喻为海明威。密歇根出生的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 ,1937- )像麦冈安一样也在牧场生活多年。在他的第一部作品《狼:虚假的回忆录》(Wolf: A False Memoir,1971)中,一名男子试图到荒原中看一只狼,以此改变自己的一生。哈里森后期的作品较悲观,代表作有《陨落的传说》(Legends of the Fall,1979)和《归途》(The Road Home,1998)。
在理查德•福特的蒙大拿小说《野生动物》(Wildlife,1990)中,荒凉的景观衬托着一个家庭的破裂。短篇小说家里克•巴斯(Rick Bass,1958- )出生于德州,大学读的是石油地质,除了写小说外,他还写环保文章和散文。巴斯的作品再现了野外生活的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根本冲突,如短篇集《在忠诚的山峦里》(the Loyal Mountains,1995)和长篇小说《沧海桑田》(Where the Sea Used To Be,1998)。
德州作家
1936年出生的德州作家拉里•麦克默特里根据童年牧场生活创作了《过路的骑马人》(Horseman, Pass By,1961),后被改编成电影《哈德》(Hud,1963)。这是一部描绘牧场主世界的写实作品。《告别夏延》(Leaving Cheyenne,1963)及其姐妹篇《最后的影展》(The Last Picture Show,1966)叙述了德州小城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影展》一书也被搬上银幕。麦克默特里最知名的作品是《孤独的鸽子》(Lonesome Dove,1985),这是一部史诗风格的经典西部长篇小说,故事围绕1870年代的一次运牛经历展开,作品后来被改编为一部很成功的小型电视连续剧。他的近期作品有《科曼切月亮》(Comanche Moon,1997)。
西部少数族裔背景的作家不太描写英雄式的人物,而是更注重未来。墨西哥裔作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桑德拉•西斯内罗斯(Sandra Cisneros,1954- )。西斯内罗斯出生于芝加哥,曾在墨西哥和德州生活。她关注的是墨西哥与美国之间辽阔的文化边界,并视之为一种创造性的、互为冲突的地带,为适应这种环境,女性墨西哥裔美国人必须再创自我。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芒果街的房子》(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1984),这是一系列互为联系的短篇,叙述者是一位年轻姑娘,该作品为其他拉美裔女作家开辟了新的主题,使读者领略到极为重要的芝加哥拉美裔社区的生活。西斯内罗斯进一步把拉美裔妇女生活的片断融入《怨妇溪》(Woman Hollering Creek,1991)。帕特•莫拉(Pat Mora,1942- )在《尼潘特拉:中间地文集》(Nepantla: Essays From the Land in the Middle,1993)中从拉美裔的视角来探讨文化保护问题。
该地区印第安作家有已故的詹姆斯•韦尔奇(James Welch),其作品《猛驼鹿的心歌》(The Heartsong of Charging Elk,2000)虚构了一个年轻的苏族印第安人,他在小大角之战结束后前往法国定居。琳达•霍根(Linda Hogan,1947- )来自科罗拉多州,其祖辈为奇克索人,她在《卑鄙》(Mean Spirit,1990)和《力量》(Power,1998)等小说中探讨了北美印第安妇女和大自然等主题。《卑鄙》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印第安人土地上开采石油的浪潮,而《力量》中的印第安女主人公则致力于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