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六章 现代主义和文学试验(1914-1945)之二
现代主义

在二十世纪最初几年,逐渐在欧洲和美国出现的大规模现代主义文化浪潮通过艺术来表现与过去以及西方文明的古典传统背道而驰的现代生活。现代生活似乎与传统生活截然不同——更加科学、节奏更快、更依赖技术和机械。现代主义欢迎这些变化。
在文学中,格楚德•斯坦因(1874-1946)发展了现代艺术的雏形。她长期旅居巴黎,与其兄长利奥(Leo)收购有艺术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保罗•高庚(Paul Gauguin)、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许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斯坦因曾解释说,她和毕加索从事同样性质的创作,只不过在他是美术,而在她是写作。她以简单、具体的词为元素,创作了抽象、试验性的诗歌和散文。斯坦因所使用的简单词汇中童真般的特性让人联想到现代美术鲜艳的原色,而她对词句的重复使用则与抽象视觉结构的重复形状相呼应。通过将语法和标点错位,她实现了新的“抽象”意义——如其富有影响的作品集《温柔的纽扣》(Tender Buttons,1914)——即像立体画一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一张桌子一张桌子意味着不是吗我的
亲爱的它意味着整个稳固。
是否会有变化。一张桌子
意味着不止是一块玻璃即使一面
镜子很高。
含义在斯坦因的作品中往往服从于技巧,正如在抽象视觉艺术中主题不如形状那么重要一样。在这个时期的视觉和文学艺术中,主题与创作技巧变得不可分离。形式即是内容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形成,该命题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文学和艺术的一个基石。
工厂和机械的技术革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艺术手法。例如光——特别是电灯光——令现代艺术家和作家不胜着迷。这个时期的招贴和广告充斥着灯火辉煌的摩天大楼,从车灯、电影院和瞭望塔倾泻的光芒照亮了原本令人畏惧的黑暗,即无知和守旧的象征。
受益于最新的科学发展,摄影开始具有美术的地位。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在纽约市建立了沙龙,到1908年他已经在展出最新的欧洲艺术作品,包括毕加索以及格楚德•斯坦因的其他欧洲朋友的作品。斯蒂格里茨的沙龙影响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包括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诗人之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威廉斯精心雕琢一种如摄影般清晰的意象;他的美学格言是:“凡理皆寓于物。”
视角和观点也成了现代小说一个基本的方面。直截了当的第三人称叙述或者(更糟糕的是)借助于毫无意义的局外讲述者已经不能令人满意。讲故事的方式变得与故事本身同样重要。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许多其他美国作家尝试使用虚构的视角(有些作家仍在这么做)。詹姆斯往往把小说中的情节局限于单一角色的知识范围。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把叙述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反映一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包括一个有智障的男童)。
为了分析这类现代派小说和诗歌,美国出现了运用新的批评词汇的“新批评”流派。这个流派的批评家追求“顿悟”(某个人物忽然领悟到某一情境的超验真理的时刻,取自圣人向凡人显灵之说);他们“审视”和“澄清”作品,希望通过他们的“洞见”阐明作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