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纲要》连载:现代主义和文学试验(7)

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六章 现代主义和文学试验(1914-1945)之七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1914-1945

虽然两次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尝试以不同的视角和形式来创作,但整体来说,美国作家的创作与欧洲作家相比更趋于现实主义。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以朴素洗练的风格描写战争、狩猎和其他男性嗜好的活动;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始终以气候炎热、尘土飞扬的密西西比州为背景,写出了跨越几代人和不同文化的威力巨大的南方小说;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则以讽刺性和明晰的笔触勾画出中产阶层的生活。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Wikipedia)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Wikipedia)

直面现实成为1920年代和193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一个主题:小说家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和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等人反复描写了那些生活在不切实际的梦幻中的人悲剧临头的现实。

司格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弗朗西斯•司格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的一生好像童话一般。他在一次大战期间加入美军,在他驻扎的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附近爱上了一位富有而美丽的姑娘泽尔达•塞尔(Zelda Sayre)。泽尔达因菲茨杰拉德相对比较贫穷而解除了他们的婚约。菲茨杰拉德在战争结束后退伍,前往纽约追求文学梦,以期发财致富,最终迎娶泽尔达。

他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1920)成为畅销书,他因此在24岁时得以与泽尔达结婚。两人均抵御不了功名带来的压力,且挥霍无度。1924年,他们迁居法国,以期开始节俭的生活,七年后返美。泽尔达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本人则成为酒鬼,英年早世,死时正在创作电影剧本。

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上的稳固地位主要是靠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而确立的。这是一部讲述靠自我奋斗去实现美国梦的结构简洁的小说,反映了作者横溢的才华。小说主人公、神秘的盖茨比(Jay Gatsby)获得成功,却为之付出毁灭性代价,牺牲了自己的追求和爱情。菲茨杰拉德的其他优秀作品有:《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1934),写一名青年精神科医生,他因与一名精神不正常的女人结婚而遭受厄运;短篇小说集《年轻女郎与哲学家》(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1920)、《爵士乐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 ,1922)和《所有悲伤的年轻人》(All the Sad Young Men,1926)。与其他作家相比,菲茨杰拉德更生动地描述了1920年代挥金如土的浮华而绝望的生活;《人间天堂》被誉为美国现代青年之声。他的第二部小说《漂亮冤家》(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1922)继续探索那个时代的奢侈生活所造成的自我毁灭的后果。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风格华丽,特别适合他所描写的令人迷醉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著名段落对光阴流逝进行了绝妙的概括:“夏日的夜晚,邻居的宅院里每每传来音乐声。在他的蓝色花园里,男人和年轻女子来来往往,像飞蛾一样在窃窃私语和杯光酌影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