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1822年出生在俄亥俄州,曾就读于凯尼恩学院和哈佛法学院。经过五年的法律实践,他移居到辛辛那提,在那里他开设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南北战争期间,海斯加入了北军,作战英勇,曾在战斗中受伤,战争结束前获得少将军衔。当他还在军中服役时,共和党提名他代表俄亥俄州第二选区竞选国会众议员,海斯虽然接受了提名,但表示因为军务在身所以不会参加竞选。尽管如此,共和党还是提名海斯参选,最终他以2400票的优势赢得选举,并在1865年12月成为众议员,他在众议院中以温和共和党人著称。此后他在1867年成为俄亥俄州州长,先后三任,直到1876年赢得大选成为总统为止。
1877年3月4日海斯宣誓就任总统。他就任总统后,按照共和党与民主党达成的协议,从南部撤出了联邦驻军,原本许多民主党人根本不相信海斯会信守承诺,海斯的举动大出他们的预料,但也因此激怒了不少共和党人以及黑人。海斯表示,他从南方的州撤出联邦军队前,已经得到当地民主党的保证会保护黑人的权利,但结果民主党没有遵守诺言,南方各州的黑人直到20世纪中期民权运动高涨,才真正获得平等对待。
海斯在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不会寻求连任,只做一届,并且要做好。因为有了不寻求连任的打算,因此海斯可以放胆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海斯在就任演说上承诺,将把国家利益放在党派利益之先。他在任命内阁成员时,拒绝按照共和党领导层的建议名单提名阁员,而是按照能力来选择最佳人选,这对当时流行的“政党分肥制”(Spoils System)是严重的打击。海斯还根据自己的想法,认为担任联邦政府职务必须经过竞争,方法就是考试。为了施行他的改革,海斯任命著名的改革人物卡尔•舒尔茨(Carl Schurz)担任内政部长,并提名舒尔茨和国务卿埃瓦茨(William M. Evarts)领导一个特别委员会制定联邦官员任命新规则。海斯按自己的想法施行改革,但遭到反对并受到国会的阻挠。海斯为了推进自己的改革措施,发布总统行政令,要求联邦官员行政中立,为此,他还将不服从这一要求的纽约港海关关长切斯特•阿瑟(Chester A. Arthur)开除。有意思的是,阿瑟在3年后成为第21任总统,并且在他任内,签署了公务员制度建立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彭德尔顿公务员制度改革法案”(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
海斯的行政改革包括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最重要的两项内容:行政中立以及考试竞争,在政党分肥观念流行的年代,显示出他的魄力与前瞻性。从海斯起步的改革,最终促成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美国政制发展影响很大,留下了历史遗产,值得一书。
海斯在总统任内,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人失业,尤其是铁路工人,由于运输量大减,靠铁路为生的人找不到工作,先后在各地出现铁路罢工事件,罢工后来演变成骚乱,并在许多地方导致暴乱。海斯应地方政府的要求,迅速派遣联邦军队前往暴乱地区维护秩序,结束了罢工。
除了铁路罢工外,海斯当时还面临国内、尤其是西部的强大压力,要求减少中国劳工的入境人数。1868年签订的美中《蒲安臣条约》(the Burlingame Treaty)向中国劳工敞开了美国的大门,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进入美国帮助建立中央太平洋铁路。铁路建成后,大部分人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这些留下来的中国移民与当地白人竞争就业机会,白人抗议说中国劳工以低工资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因此要求国会立法禁止中国工人来到美国。国会议员希望获得选民的支持,于是很快通过了一项法案,废除《蒲安臣条约》的部分内容,但海斯动用总统权力否决该法案。他认为美国不能单方面废除国际条约的内容。海斯对法案的否决激怒了国会,民主党议员动议弹劾海斯,但由于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弹劾没有成功。其后海斯接受了助理国务卿西沃德的建议,派员与清朝政府谈判,达成协议限制中国移民进入美国的数量。海斯离任后,1882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2012年国会通过决议为此道歉。
海斯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入住白宫后,在白宫内严禁葡萄酒和烈酒,得到基督教妇女戒酒联合会的赞扬。海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总统任期届满,他就离开白宫回到了俄亥俄老家,他对自己任期内所为十分满意,他于1893年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