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哈尔科夫理工学院遭到入侵俄军的轰炸

俄罗斯总统普京自从大权独揽成为独裁者之后,已经多次以站不住脚的理由威吓胁迫其邻国,直至悍然出兵侵犯并吞别国领土,或者扶植傀儡政权上位。今年2月24日普京发动针对乌克兰的全面战争,既是其帝国主义行径最新、也是最为残酷惨烈的一次。

据媒体报道,由于遭遇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入侵的俄军罔顾国际法,攻击了许多非军事目标,包括居民大楼和民用设施,造成大量平民包括妇女儿童伤亡。他们还对乌克兰境内的著名学府进行狂轰滥炸,不顾它们也曾经培养过许多俄罗斯的杰出学者。这些受到攻击的大学就包括哈尔科夫国立技术大学。

3月8日俄军炮火击中哈尔科夫的一座居民大楼(美联社图片)
3月8日俄军炮火击中哈尔科夫的一座居民大楼(美联社图片)

这所大学的全称是《国立技术大学暨哈尔科夫理工学院》,乌克兰文为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технічний університет «Харківський політехнічний інститут»,对应的英文是The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Kharkiv Polytechnic Institute”,以下我们要么用它的英文简称NTU“KhPI”,要么用哈尔科夫理工。

哈尔科夫理工是乌克兰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读者只要念过中学应该都知道元素周期表,现代元素周期表最早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表的。门捷列夫为俄罗斯帝国制定了技术教育计划,根据该计划1885年在哈尔科夫建立了有机械和化学两个科目的实用技术学院,招收125名学生。在俄罗斯帝国和苏维埃政权时期,这所学校多次改组,规模越来越大,名称也变过许多次,成为乌克兰甚至全俄名列前茅的高等学府。1991 年苏联解体,1994年乌克兰政府将哈尔科夫理工学院更名为哈尔科夫国立理工大学,2000 年乌克兰总统颁布法令,哈尔科夫国立理工大学的正式校名成为NTU“KhPI”。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前苏联与西方对抗的前线,部署有大量核武器,军工产业如海军船舰制造维修等也十分发达,但是乌克兰在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裁撤核武和军工。读者想必知道,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就是从乌克兰廉价购买其废弃航母改造而来的。

哈尔科夫理工学院正是前苏联和乌克兰培养科技和军工人才的摇篮,在二战中驰名的红旗34型坦克就是其师生研发的,它也是苏联援建中国洛阳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牌履带拖拉机的原型。在这次俄罗斯政府对乌克兰发动战争时,中国大陆有不少留学生在哈尔科夫学习。

1934 年哈尔科夫理工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朗道是前排左起第三人,他右手是1978年诺奖得主卡皮察(图片来源: AIP Emilio Segrè Visual Archives视觉档案馆)
1934 年哈尔科夫理工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朗道是前排左起第三人,他右手是1978年诺奖得主卡皮察(图片来源: AIP Emilio Segrè Visual Archives视觉档案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朗道。朗道不但在前苏联大名鼎鼎,也是20世纪前半叶西方物理学界的佼佼者。1930年代他声名鹊起,不但在超流体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在物理学领域的许多分支上都有杰出成果。他叹息没有早生一二十年,让别人把近代物理学的革命性创见都做完了。朗道言辞犀利,曾经在爱因斯坦的一次讲座上指出其一处推导错误,他对自己的学生也极其严厉。其一生带过40几个研究生,只有十三四个通过考核,其中第二个就是1932-1937年他在哈尔科夫理工担任理论部主任期间的学生利夫希茨(Evgeny Lifshitz)。他们师生二人合编、洋洋巨制的《理论物理学教程》,不但在前苏联、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也影响深远,堪称“朗道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朗道不满苏联残酷镇压异见人士,自己也曾经因为加入地下团体而被拘捕,自1931年之后再无机会去西欧研习讲学。但是苏俄政权因其国际声望,在他1962年因车祸受伤后,允许他在莫斯科举行的盛大典礼上接受瑞典大使代为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是这样一所对乌克兰、俄罗斯和全世界科学技术具有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在前不久的俄军轰炸中也未能幸免,其物理技术系(Physics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大楼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在这里期望俄罗斯政府侵犯乌克兰的战争能够早日得到和平解决,乌克兰人民的苦难得以解脱,那里的高等学府能够重新开放,继续培养和平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