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关注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近代移民史,一定听说过加州淘金热期间的一次悲剧:1846-47年间,以唐纳和瑞德家族为主的一支大篷车逐梦队伍,在内华达山脉的一处山口遭遇暴风雪,受困将近四个月,等到救援队伍抵达时,87名成员已有近半数冻饿而死,期间还发生过食尸的骇人惨剧。后人就把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的谷口称为唐纳山口,近旁最高的山峰被叫做唐纳峰。
时隔20年,美国兴建横跨大陆铁路,西段最初从加州首府圣克拉门托起始,选择的线路就是从唐纳山口跨越内华达山脉,山势陡峭,险峻的路段频频出现,而且要从坚硬的岩石层通过,施工条件十分恶劣,工人频频辞工甚至不告而别,施工进度十分缓慢,铁路公司转向身材虽然不如欧洲移民、但是吃苦耐劳的华人,前后从广东珠江三角洲招募了过万华工,横跨大陆铁路西段艰巨的筑路工程,第一线的繁重而且危险的施工任务靠的主要就是他们。由于工具简陋,气候恶劣,特别是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事故频发,数百甚至上千华工葬身异国他乡。这些已经有许多文字记载,下面我们把焦点放在铁路穿过唐纳山口、既艰难又必须开凿的隧道上。
那个时候不像后来,不但没有挖掘机械,打炮眼的风镐也没有,开凿这些铁路隧道时,工人们用铁锤和钢钎,在岩石上凿出洞穴,填进炸药,爆炸之后,再用小车将碎石运出来。西线铁路内华达山区最初的十五条隧道,都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沿线常常是悬崖峭壁,工人常常要悬吊在半空作业,填埋炸药点燃引信后,动作稍微慢一点,就有杀身之祸。修铁路本身就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更别说在两年的施工期间,冬季内还遇上了创纪录的降雪,更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雇佣华工之前的两年里,只完成了从圣克拉门托到内华达山脉脚下的53英里铁轨里程,华人参加进来之后,也只用了两年,到1867年年底就打通了穿越内华达山脉的65英里铁轨线路,包括最艰难的、也是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唐纳峰铁路隧道,保障了横跨大陆铁路的通车。
因为这条线路的平均坡度高达2.5%,在运营了一百多年之后,1993年被坡度只有1.3-2.4%的2号线取代,原来的15条隧道有的因为改线被放弃,有的为了提升高度将洞顶打穿(Daylighted),有6条被从近旁绕开,包括最引人瞩目的、1659英尺长的6号即峰顶隧道(Summit Tunnel)。

这些被废弃的隧道,有的距离现在的公路很近,有的与登山客徒步小径包括著名的太平洋山脊小径擦肩而过,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往。但是那里无人管理,不但没有相关历史的介绍标志,而且随处可见丢弃的塑料瓶等垃圾,洞壁上满布各种各样的涂鸦,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洞口及洞内的支撑年久失修,腐朽甚至倒塌随时可能发生。
近年来,在各方人士的积极推动之下,民间团体和政府机构包括国家森林管理局等提出倡议,要求将这些隧道特别是唐纳峰峰顶隧道纳入国家历史保护名录,由联邦政府出资,加以维护管理。美国的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在去年将唐纳峰铁路隧道的6号和7号峰顶隧道,以及峰顶铁路工人营地纳入它每年选择的11个最濒危的历史名胜古迹(Most Endangered Historic Places)。该基金会有着70多年的历史,30多万会员遍布全美各界,人们希望其推荐和持续努力,最终能够将记载着美国华人历史的这一重要遗址纳入联邦政府的保护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