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哈丽雅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这位美国女性带领70名奴隶通过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一个由秘密通道、路径以及安全庇护所组成的网络——到达北方州或加拿大获得自由的事迹广为人知。
而早于塔布曼的乔赛亚·亨森(Josiah Henson)则不太为人所知。亨森出生在马里兰的奴隶家庭,他逃脱了奴隶主,并带领118名奴隶通过地下铁路逃到加拿大。
如今,蒙哥马利县公园管理局(Montgomery County Parks Department)正在修建乔赛亚·亨森博物馆( Josiah Henson Museum)以纪念这位美国废奴主义者,博物馆就建在他辛苦劳作多年的那座烟草和小麦种植园。

资深历史学家杰米·库恩斯(Jamie Kuhns)表示:“我们想让他重新受到关注,让人们懂得了解上南方(upper South)的奴隶制以及废奴运动的重要意义。”这座博物馆将于11月开馆。
亨森口述的自传,《乔赛亚·亨森生平》(The Life of Josiah Henson),最初于1849年出版,并给予哈丽雅特・比彻・斯陀(Harriet Beecher Stowe)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的灵感,其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亨森。斯陀在她的著作发表之前于1852年见到了亨森。
斯陀这部抨击奴隶制的著作成为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并帮助促成了南北战争(Civil War)的爆发,最终废除了奴隶制。

通往自由之路
亨森的一生起起伏伏。
他于1789年出生在马里兰州南部,早年便尝到了奴隶制的残酷无情。
库恩斯说,亨森的父亲袭击了一个侮辱他母亲的监工,并因此受到鞭打惩罚,一只耳朵被切掉,并被卖给另一名奴隶主。
亨森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他的家人在一次奴隶买卖中失散,但他和他的母亲一起留在了艾萨克·赖利(Isaac Riley)在马里兰的种植园里。
亨森除了当一名监工并在华盛顿出售赖利的种植园产品外,还在卫理公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布道,并为换取自由挣得了350美元。但赖利仍要将他卖到新奥尔良(New Orleans)。亨森带着妻子和两名年幼的子女从肯塔基州逃离奴役,步行960多公里到达了现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
亨森在那里帮助建立了黎明定居点(Dawn Settlement),一个由500名自由的黑人组成的社区。

他多次返回美国带领奴隶走向自由,宣讲上帝的话,并为定居点筹集资金。亨森还几次前往英国筹钱,并反对奴隶制。
亨森在晚年时受到废奴主义者及美国总统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es)的邀请到白宫做客。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也在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款待过他。
亨森于1883年去世,享年93岁。库恩斯说:“他在有生之年广为人知。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人都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