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维基百科恢复哈萨克语的活力

Illustration of Rauan Kenzhekhanuly (State Dept./D. Thompson)
(State Dept./D. Thompson)

拉文∙肯哲克罕努利(Rauan Kenzhekhanuly)正在努力推广作为母语的哈萨克语。但他利用维基百科(Wikipedia)这个平台开展这项工作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肯哲克罕努利是哈佛大学(Harvard)韦瑟黑德国际事务研究中心(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前研究人员,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创办了名为维基知识公共基金(WikiBilim Public Foundation)的非营利组织,目的在于促进哈萨克语言的在线教育。

肯哲克罕努利在哈佛大学上新媒体课的时候萌发了开发哈萨克语维基百科的设想。当时他按照课程安排的作业,撰写一篇有关维基百科的文章。他在搜索资料的时候发现,在维基百科使用的170种文字中,哈萨克文名列第127位。他在维基百科上只找到7,000篇文章,仅有4人定期更新有关的内容。

肯哲克罕努利回到哈萨克斯坦后,准备运用在美国学到的知识改变这种状况。他招聘了几位友人成立了维基知识(WikiBilim)并且为该组织制定了第一个重要目标:为纪念该国独立20周年发布200,000篇哈萨克文的维基百科文章。

哈萨克文并不属于濒危语种,但是在1936-1991年哈萨克斯坦被置于苏联统治下的时期,哈萨克文较少得到使用。为了保护这种语言,肯哲克罕努利还希望以哈萨克语为母语的人们能够继续发扬自身语言的传统、文化价值和专业知识。

短短一年后,哈萨克文的维基知识网站发布的文章从7,000篇增长到170,000篇。如今,该网站已有220,000条哈萨克文的词条,参加编辑的人员多达250人。

肯哲克罕努利认为,编辑人员迅速更新维基百科词条的能力是这个平台最强大的支撑。他说,这个平台日益壮大,综合性更强,随时都能得到更新。

2011年,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维基百科现状”(State of the Wiki)的报告中将肯哲克罕努利列为“维基百科年度人物”(Wikipedian of the Year)。这个奖项包括免费前往华盛顿(Washington)出席维基国际年会(Wikimania)及现金奖励。

但是肯哲克罕努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还通过维基知识将所有以哈萨克文撰写的书籍转化为电子版,并为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添加哈萨克文。

他说,维基百科和谷歌翻译这样的众包项目有助于他们开展工作,可以通过人力完成。这是网络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