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风景步道——大陆分水岭小径

自从1968年美国制定国家步道体系法以来,美国一共命名了11条国家级风景步道,其中纵贯美国本土的三条最为热门,即东海岸的阿巴拉契小径(AT),位于美西的太平洋山脊小径(PCT),以及大陆分水岭小径(Continental Divide National Scenic Trail, CDT)。前两条本博已经作过介绍,它们的历史悠久,也最早得到国会命名。本文要介绍的是第三条,即大陆分水岭小径。它也是一条南北向的穿越路线,但是比前面两条要晚10年才得到国会授权。

美国本土48个州夹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如果认为加拿大的哈德逊湾是大西洋一部分,不属于北冰洋的话,那么除了内陆河湖之外,美国的水系河流最终不是流入大西洋,就是流入太平洋,南北向的落基山是它的分水岭。顾名思义,大陆分水岭小径就是基本上沿着这条分水岭走的。

CDT的总长大约3100英里(接近5000公里),比其他两条都要长。无论是AT、PCT还是CDT,全程穿越都要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对体能和毅力是巨大的挑战,但是沿途的自然风光非同一般,不是以车代步所能欣赏得到的,对喜欢户外活动特别是向往回归荒野的人们来说,哪怕只用十天半个月走上其中的一小段,也是对自己的莫大奖赏。

这三条小径的主要部分都在山区或丘陵,沿途翻山越岭上下的累加高差大大超过了攀登世界最高的山峰。其中PCT和CDT所经过的更多是高山峻岭,甚至还有沙漠地带。即便选择最合适的季节出发,一次走完全程还是非常可能面临暴雪严寒、狂风骤雨和干旱酷热。

与其他两条小径相比,CDT途经的高山更多。它翻越的山口最高海拔3962米,有很长的路段走在海拔3000米以上,难度相当大,被人叫做“自讨苦吃”,“自我摧残”。在著名的背包客丛书 “尤吉CDT手册”(Yogi’s CDT Handbook)里,那些全程走过以上三条路线的“三冠客”(triple crowners)们,将走这条路线称之为“博士级背包旅行”(the PhD of backpacking)。

CDT北起美加边境的蒙大拿州,穿过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南端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墨边境,其中在蒙大拿州西南的那一段是在与爱达荷州的边境穿行。全程算上替代线路总长3100英里(4988公里),除非遇上特殊情况,例如严重的风雪或洪水需要绕行,通常的穿越路线也在2700英里(4320公里)左右。

因为CDT的难度较大,加上沿路不像AT和PCT那样人口那样密集,所以穿越的人数也比较少,每年只有二三十人登记走全程。在美国背包客聚集的论坛Trail Forums上,关于CDT的帖子只有不到2550条,比起AT(55400)和PCT(9360)要少很多。但是它穿过美国也是全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还经过位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国家公园,途经的万四峰(海拔达到14000英尺即4267米以上的山峰)在所有的国家级风景步道中是最多的,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背包客来走这条路线。

全程走大陆分水岭小径,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除开背包行囊等必须装备之外,还要根据气象条件选择出发日期,决定方向和路线包括可能的替代线路,准备好地图和/或GPS,选择补给地点和事先邮寄待领的补充给养,预订起终点的交通和住宿等。据走过的人们介绍,在利用自己现有的装备之外,大约还需要花费五六千美元。

现在热衷户外活动和背包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希望看到有读者来美国走那些著名的风景步道,有朝一日,“三冠客”的名单上也会出现我们读者的名字。

与其他国家级步道一样,CDT建设与维护的主力也是民间团体和它们的义工。这是荒地恢复志愿者(Wildlands Restoration Volunteers)、大陆分水岭小径联盟 (Continental Divide Trail Alliance)与帕克扶轮社(Parker Rotary Club)的志愿者们,在大陆分水岭海拔11963英尺(3670米)的贝尔德山口高山苔原地带敷设防止水土流失的防护垫。那里以前是滑雪场的道路,现在国家林业局在那里有一个项目,旨在恢复森林与高山生态环境(林业局网站)
与其他国家级步道一样,CDT建设与维护的主力也是民间团体和它们的义工。这是荒地恢复志愿者(Wildlands Restoration Volunteers)、大陆分水岭小径联盟 (Continental Divide Trail Alliance)与帕克扶轮社(Parker Rotary Club)的志愿者们,在大陆分水岭海拔11963英尺(3670米)的贝尔德山口高山苔原地带敷设防止水土流失的防护垫。那里以前是滑雪场的道路,现在国家林业局在那里有一个项目,旨在恢复森林与高山生态环境(林业局网站)
大陆分水岭小径位置图,右下角为该小径的标识(林业局网站)
大陆分水岭小径位置图,右下角为该小径的标识(林业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