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佳丽·福伯-普拉特(Anjali Forber-Pratt)5岁时,爸爸妈妈带她去看波士顿马拉松赛(Boston Marathon),坐在轮椅上风驰电掣般驶过的竞赛选手令她惊叹不已。
自幼下肢瘫痪的福伯-普拉特说,“我被镇住了,觉得那是再酷不过的事。它打开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全新的世界。”
多年后,福伯-普拉特成为了两届残疾人奥运会(Paralympic Games)选手,创下轮椅竞速世界纪录。现在她是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教授和残疾人权利活动家,也是一位励志演讲人。

最近,她与另一位残奥会选手斯考特·巴塞特(Scout Bassett)在美国以视频会形式向10个国家的观众谈了对体育竞技活动能够如何改变残疾人生活的看法。聚集在美国驻当地大使馆美国资料中心(American Spaces)的观众也向她们提出问题,希望了解如何实现他们当运动员的梦想。还有一些听众直接从网上收听交流实况。
美国在公共教育、建筑通道和交通等方面都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成为维护残疾人权利的榜样。美国也是残奥会运动的带头人。
然而,正如福伯-普拉特和巴塞特的经历所证明,要想成为世界级运动员仍然必须面对很多挑战。她们两人都出生在其他国家,由美国人领养,在美国长大。
27岁的巴塞特幼儿时因一场化学品火灾失去一条腿,随后被遗弃,流落南京街头。她在孤儿院长到7岁时被密歇根州(Michigan)的一个美国家庭领养。她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一起参加足球训练,但不得参加比赛。她说,“我常被告知,我不能加入。那是从心理上必须克服的巨大挑战”。14岁时,她第一次装上了跑步假肢,情况由此改变。
福伯-普拉特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Kolkata),还在襁褓中就被马塞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家人领养。两个月后的一场疾病导致她下肢瘫痪。
虽然残疾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但是,福伯-普拉特在14岁那年仍要为获得平等的住宿和体育运动机会,对她所在城市的公共教育官员提出起诉。她说,“我真的是必须自己请律师。”她赢了这场官司。她说,“这让我对我自己有了很多了解,坚定了我的信心,要进一步前进,在学业和体育上有优异成就”。
她选择到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上大学,原因是,那里有机会让她可以和一流水平的轮椅竞赛者一起训练。而她自己也成为了一流选手,在200米竞速比赛中创下世界纪录,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获得两枚铜牌。
2012年伦敦(London)残奥会结束后,福伯-普拉特封刀挂剑,不再比赛,转向研究与残疾人有关的问题,探讨体育对培养领袖素质和对在仍存在严重障碍的国家帮助残疾人取得平等权利的作用。
巴塞特在三项全能项目中的成就,使她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录取,成为二年级学生田径选手。她未能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奖牌,但正在为参加2020年东京(Tokyo)奥运进行苦训。
她说,“肢体障碍并不意味着你不是坚强有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