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一心想要上学却遭到枪击,如今她的事迹已成为大学教材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因提倡世界各地的女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遭到枪击(© AP Images)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因提倡世界各地的女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遭到枪击(© AP Images)

枪击事件发生在巴基斯坦的斯瓦特山谷(Swat Valley)。那是2012年10月的一天,有一名枪手登上一辆公共汽车并大声问道:“谁是马拉拉?”他随后开了枪,打伤了马拉拉和她的两个同学。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从此变成了公众人物,并因其提倡世界各地的女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荣获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现在,各所大学和中学都将她的自传《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作为教材,鼓励男性和女性都为人人享有上学和就业的权利大声疾呼。

《我是马拉拉:教学资料指南》(英文链接I Am Malala: A Resource Guide for Educators)列举了马拉拉所遭受的对女性施暴的行径。马拉拉遭受攻击的原因是她周围有人要竭力维持女性服从男性的社会制度,而她倡导女孩上学读书的努力触动了这股势力。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自传在全世界广为传阅(© AP Images)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自传在全世界广为传阅(© AP Images)

马拉拉很幸运,因为她父亲齐亚丁(Ziauddin Yousafzai)完全理解她的学习热情,而且一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11月14日,齐亚丁在华盛顿举行的《我是马拉拉:教学资料指南》首发式上发表了讲话。

有人向齐亚丁提问:如果他手握“万能魔棒”,那么在今后一年中他将为铲除女孩子上学读书遇到的障碍做哪些工作?齐亚丁是这样回答的:“根本不存在万能魔棒……这是一个漫长的征程,我们必须日复一日地为之努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有生之年会遭到性暴力或其他暴力侵害。11月25日至12月10日的“为期16天的制止对妇女施暴维权行动”(16 Days of Activism Against Gender-Based Violence)是男性和女性携手努力确保女性能够上学读书而不会受到伤害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