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妇女名人堂(National Women’s Hall of Fame)以姐妹系列的独特形式遴选6名具有开拓精神的黑人妇女,在美国女权运动的诞生地纽约州(New York)塞内卡瀑布(Seneca Falls)表彰她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这个新的虚拟入选系列纪念一些原来很少得到重视的成功妇女,通过追记的方式表彰一生中受到忽视或在1969年名人堂建立前去世或生前未及入选的处于边缘状态的女性。
以下是2020年的入选人物。
亨利埃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1920-1951)

从她身上提取的永不衰亡的海拉细胞(HeLa cells)为研究小儿麻痹症疫苗、化学疗法、帕金森氏疾病的工作等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数十年来,有关方面使用她身上的这种细胞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还对医学伦理提出了一些问题,激励了新的保障措施,因为这种细胞是在她不知情或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取得的。据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说,她在该院接受宫颈癌治疗期间,她身上的细胞被提供给某实验室进行培养。
大多数癌细胞都在几天内消亡,但科学家们发现拉克斯身上的细胞数量每隔24小时可增加一倍。拉克斯于1951年死于宫颈癌。至今这种生生不息的海拉细胞已被用于76,000多个研究项目。
玛丽·丘奇·特雷尔(Mary Church Terrell)(1863-1954)

玛丽·丘奇·特雷尔一生的大部分都贡献给民权运动,同时为妇女和黑人妇女的投票权积极奔走。她发起了黑人妇女组织,要求解决私刑、教育改革和公民权利被剥夺等问题。她撰写了大量关于黑人妇女自主权的文章,包括她的自传《白色世界的一名有色妇女》(A Colored Woman in a White World)。 她80岁那年还参加示威纠察线的活动,抗议餐馆和剧场的种族隔离行为。
她作为教育家一生创下了一系列先例。她是第一个从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获得大学学位的黑人妇女,美国第一个被委任进入大城市(华盛顿)学校董事会的黑人妇女,也是全国有色妇女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ored Women)的首任主席。
芭芭拉·罗斯·约翰·鲍威尔(Barbara Rose Johns Powell )(1935-1991)

芭芭拉·罗斯·约翰·鲍威尔青少年时期组织了学校罢课活动,为促进美国取消种族隔离的运动做出了贡献。1951年,她年仅16岁就带领班级的同学们进行历时两星期的罢课,抗议弗吉尼亚州(Virginia)法姆维尔(Farmville)实行种族隔离的中学人数过多的环境。罗伯特·拉萨·莫顿高中(Robert Russa Moton High School)设备残破,缺乏科学实验室,没有运动场地和水暖设备。她的抗议活动引发了一场诉讼,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布朗诉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的一个案例。最后法院裁定违宪,取消了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
阿蕾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1942-2018)

阿蕾莎·富兰克林有“灵魂乐之后”(Queen of Soul)的美誉,特别是以《尊重》(Respect)为名的单曲著称于世。她为公民和妇女权利发出强烈呼唤,一生中为这些事业贡献了大部分时间。她作为歌手、歌曲作者、画家和演员为民权团体捐赠金钱,有时还支付有关人员的工资,另外还参加很多公益和抗议活动的演出。富兰克林16岁那年与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同为歌手的社会活动家哈里·貝拉方特(Harry Belafonte)一起到各地访问,通过歌声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
富兰克林作为第一名进入摇滚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的妇女,在长达60年的岁月里录制唱片和进行巡回演出,获奖无数,其中有1991年的格莱美传奇奖(Grammy Legend Award)和1994年的格莱美终身成就奖(Gramm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这位传奇歌手创造的辉煌在乐坛上永世流芳,影响了詹妮弗·哈德森(Jennifer Hudson)和多莉·帕顿(Dolly Parton)等一代歌手。
芭芭拉·希拉里(Barbara Hillery ) (1931-2019)

芭芭拉·希拉里作为退休护士听说没有任何黑人女性到过北极(North Pol) 。于是她决心打破这个记录,75岁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到达北极的年龄最大的人。几年后,她在79岁高龄成为第一名站在南极(South Pole)土地上的黑人妇女。她已经习惯于打破惯例,后来创办并负责编辑非营利的《半岛杂志》(The Peninsula Magazine),拥有多种族的读者群,在纽约地区首开先例。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 )(1931-2019)

托尼·莫里森的文学作品突出表现了黑人发出的声音和经历。莫里森于1967年加入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成为第一位担任高级小说编辑的黑人妇女。她在蓝灯书屋推动黑人文学作品进入主流社会,并开始撰写通过黑人妇女的经历观察生活的小说。
她的第一部小说是《深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这部作品受到一篇关于黑人希望得到一双蓝眼睛的短篇小说启发。她发表的《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广受好评,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她作为作家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获得的其他一些奖项包括,携《宠儿》(Beloved)摘取1998年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和2000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