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为残障人士带来方便

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日常问题的城市为所有市民带来更大的生活便利。(State Dept./Doug Thompson)

智能城市——大力运用先进科技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城市——在美国越来越受重视,并且得到政府的资助。

智能城市的有些特征显而易见,如自行车共用网和人行横道倒数计时信号;有些则不显示在表面,如能够提高城市运作效率的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的交通管制系统。众筹资源,或具体说,它所提供的数据,可以让市政府更好了解市民的习惯和需要。

Illustration of a man in wheelchair boarding a bus (State Dept./Doug Thompson)
(State Dept./Doug Thompson)

虽然从理论上说,智能城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它是随着近十年新技术迅速进入日常生活而大力发展起来。预计到2025年,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对智能城市服务的需求会增加30%(英文)

为残障人士带来方便

G3ict 组织的詹姆斯·瑟斯顿(James Thurston)和助能世界(World Enabled)的维克多·皮涅达(Victor Piñeda)谈到一位南非人第一次利用市政府开发的帮助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的应用程序去乘车的经历。这个程序让他知道配有轮椅起降设备的公交车的进站时间,他按时抵达了车站。然而,他眼见车来车走,却无法乘坐,原因是,应用程序没有显示他必须下几节台阶才能上车。

正是这样的事例促使瑟斯顿和皮涅达发起一个“全民智能城市”(Smart Cities for All)倡议,引导市政府和私人行业的合作伙伴在市政规划中更善于考虑所有市民的需要。

随着全球城市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城市生活能够为残疾人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

无障碍智能服务

全民智能城市工具包(Smart Cities for All Toolkit)致力于通过采用智能技术手段,缩小市民在享用城市服务方面的差距,使无论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能获得方便的服务。

Illustration of a blind man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State Dept./Doug Thompson)
(State Dept./Doug Thompson)

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城市做到了将相关技术融合到市政设计、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的规划中。无障碍服务不再是其中一个新奇成分,而是良好的智能城市设计的重要标志。

美国运输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在2016年举办“智能城市挑战赛”(Smart City Challenge)时所规定的申请参赛要求之一,就是扩大服务面,包括针对残疾人。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Kansas City, Missouri)是进入决赛的城市之一。它启动了一种新型无障碍智能服务。

主管堪萨斯城落实《美国残疾人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事务的市政府官员梅格·康格尔(Meg Conger)说,“我为我们的服务亭感到非常骄傲”。六个月来,堪萨斯城形成了供民众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互动数字服务亭网。“它们都是无障碍使用设施,所以不管你的能力如何,都可以同样取得信息。”

服务亭最初的设计包含了触屏和语音功能,但康格尔希望更提高一步。她了解坐轮椅的人和动作不方便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提出将服务亭的高度降低,并配备更容易阅读的背光显示屏幕。屏幕上的内容上下滚动,让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

康格尔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城市都想到这点——有触摸能力不一定意味着动作能够方便自由”。服务亭装设了语音听话线接口,让有视觉障碍的人可以插上自己的耳机,从而在通过语音功能获取信息时,不必介意身旁有其他人在场。

堪萨斯城体现了一个日益发展的全球趋势。一个叫做PICASSO Project的跨大西洋组织每年举办一个旨在促进智能城市技术和政策国际交流的会议(英文)。通过这种推动智能城市的合作,许多应用新技术的方式可以在全球得到推广,进而让城市能够更好地方便所有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