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餐店到比萨送餐,外卖食品的历史可以是丰富的教材,因为美国人的饮食内容和方式常常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变化。
美食史学家和《味道像鸡》(Tastes Like Chicken)一书的作者埃默林·鲁德(Emelyn Rude)说:“人们可以通过饮食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要吃饭,这是一个餐盘中汇聚着农业、科学、健康、营养和文化的独特情景之一。”
以比萨饼为例。美国人最初对意大利移民所喜爱的食品持怀疑态度,因为其中一些原料对他们很陌生。
将时间快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之后。当时,从欧洲返回的美国士兵极力夸赞他们在意大利吃到的东西。1940年代,在发明出一种能够让比萨饼保温的盒子后,这种圆平的、铺着奶酪的烤饼就日益成为美国人生活中无处不有的食品。如今,在任何一天,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吃比萨饼。
外卖食品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美国历史上某些黑暗时期。
从188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美国南方州实行将黑人与白人合法隔离的吉姆·克劳(Jim Crow)法。如果非裔美国人想在某个没有为有色人种设置专区的餐馆用餐,他们就得绕到餐馆后面,看看是否可以从餐馆购餐带走。
1849年,在加州淘金热(California Gold Rush)时期,有商业头脑的中国餐馆业主在淘金者聚集地附近开餐馆。鲁德说,陶宝的人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给他们提供餐饮的人赚到了钱。据信,美国最早提供送餐服务的餐馆是旧金山的一家中国餐馆,它的服务适于1920年代。
电视和汽车的影响

电视的问世使餐饮业的一切大大改变。到1950年代,电视已经进入美国数百万家庭。
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变得更热衷呆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是去外面吃饭。餐饮业在经历了销售额急剧下降之后清醒过来:现在到了不改变就无法生存的时候了。
鲁德说:“各家都开始打造外卖菜单和送餐服务,以便人们不必离家——让他们可以一举两得:边吃餐馆菜肴,边看电视。”
此后,随着汽车的普及,快餐成为又一个潮流。鲁德说:“汽车真的彻底改变了每个人吃饭的方式,因为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买饭,我们可以非常便宜地买到饭。所以,的确,我们要把快餐归功于汽车。”
如今,在任何一天,大约6%的美国人在吃外卖餐。有史以来,美国普通人的餐馆消费第一次超过了在商店采购食品的消费。
互联网时代让比较不出名的餐馆得到更多的曝光机会,给它们带来了原本可能不会光临的食客。但是,人们饮食的内容并没有太大改变。通过应用程序或者互联网点购的最流行食品是——你猜对了——比萨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