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第一次从地图上看到Taos这个地名的时候,曾经以为那个地方或其最早的居民和源于中国的道教有什么渊源,因为“道”和“道家”、“道教”的英文就是Tao和Taoism。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那里是说一种印第安语方言Taos的原住民居住的村落,是美国本土最古老的、一直延续有人居住的社区之一,而且是中美洲以北最大的古代印第安民居群落,所以在1992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址。
Taos Pueblo,联合国世界遗址网站上译为陶斯印第安村,我们还是按照习惯,把它称为陶斯普韦布洛民居。如果按照印第安方言的原意,那里应该是“红柳树生长的地方”。
陶斯普韦布洛位于新墨西哥州北部,坐落在里奥格兰德(Rio Grand)河一条支流的山谷中。从13世纪至今,那里就是印第安人的村落。实际上,考古发现从公元七世纪起,那个地方就有人类活动。他们的民居主要以土坯和石块建成,依地势升高自然形成阶梯式的格局。房屋以两层居多,最高的有五层。除了民居,陶斯村落还有七座建于地下、举行宗教仪式的崇拜室。他们有传统的竞走比赛,户外的比赛跑道保留至今。
我们在前两篇文章中,介绍了查科国家历史公园(Chaco Cultur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和梅萨维德国家公园(Mesa Verde National Park)里的普韦布洛民居遗址,它们都和陶斯普韦布洛距离不算很远,而且它们的建筑格局都有类似的地方。查科峡谷和维德台地的先民们都因为气候等原因放弃了那里,但是陶斯的印第安人一直没有离开。

西班牙人来到这一地区之后,把天主教也带了过来。大约1620年,在陶斯普韦布洛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圣杰罗尼莫陶斯教堂(San Geronimo de Taos)。但是天主教的殖民者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时常发生,到1660年,陶斯印第安人杀死了教堂执事,摧毁了教堂。在西班牙人重建教堂后没过几年,1680年爆发了普韦布洛起义,教堂再次毁于战乱。
进入18世纪,尽管当地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因为面临尤特人的入侵,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在西班牙人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影响下,陶斯印第安人慢慢地认同了他们带来的宗教,圣杰罗尼莫陶斯教堂第三次建立起来。
美墨战争之后,新墨西哥成为美国的领土。当地墨西哥人再次爆发反抗,拒绝承认美国的占领,他们攻占了新墨西哥的首府圣菲,杀死了总督。起义者最后退守到陶斯的教堂,被政府军炮轰几乎夷为平地,战后教堂易地重建,后来还在原址将原来教堂的门楣修复。到那里游览,新旧两座教堂仍然是一个必去的地方。
今天陶斯普韦布洛位于大约一万英亩的陶斯印第安保留地西南角,总人口有四千多人。其中有一百多人仍然生活在这一民居遗址范围内,其他人则多半定居在距离仅一两英里的陶斯城里。和以前我们介绍的许多普韦布洛遗址不同的是,陶斯普韦布洛虽然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网站上有它的介绍,而且是该局推荐的“美国西南旅游行程计划”(American Southwest Travel Itinerary)中的一站,但是它完全由当地人自己拥有和管理。
陶斯普韦布洛每年早春季节关门8个星期,今年从4月23日起,每天早八点(周日八点半)至下午四点开放,门票成人16美元,团体或学生14美元,儿童10岁以下免费。要注意的是,在那里写生素描绘画、专业摄影或录像都需要事先登记。当地有收费的导游带领参观,还可以选购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旅游纪念品,其中皮鼓和鹿皮鞋是当地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