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院不久前宣布2023年新院士人选名单,共有120名科学家成为新院士,其中包括10名华裔美国人,此外还有23名外籍院士,院士享有荣誉头衔及相应义务,但无报酬。今年是国家科学院成立160周年纪念,迄今约有500名院士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当选为新院士的华裔美国人是:
赵大光(Moses V Chao),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与生理学系、细胞生物学系及精神病学系教授。
陈刚(Gang Chen),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教授、纳米技术专家。
林希虹(Xihong Lin),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生物统计学教授。
潘多加(Duojia Pan),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理学系主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戴碧瓘(Bik-Kwoon Tye),康奈尔大学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教授。
丁燕萍(Alice Y. Ting),斯坦福大学遗传学系遗传学、生物学教授,兼任化学系教授。
王冬(Michelle D Wang),康奈尔大学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肖书海(Shuhai Xiao),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生物学教授。
曾红葵(Hongkui Zeng),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执行副总裁、所长。
周敏(Ming Zho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讲座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由国会通过法案、林肯总统签署成立。根据法律,国家科学院负责就科学和技术有关事项向政府提供独立、客观的科学建议,但不得从政府那里获取报酬。国家科学院院士致力于促进美国的科学发展,是国际科学界重要的有生力量。从1914年开始发行的《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PNAS)是著名的国际科学期刊,负责发表院士们的研究成果。
国家科学院新院士由本院院士提名,经过广泛而仔细的审查,在每年4月的学院年会上投票产生,目前每年最多可选举120名成员,院士必须是美国公民,此外可以选举非公民成为国际院士,每年最多30人。国家科学院院士隶属于6个学科,即物理和数学、生物科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生物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农业和环境科学。

据不完全统计,历届院士中人数最多的10所大学排名如下:
1,哈佛大学330人
2,斯坦福大学253人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48人
4,麻省理工学院207人
5,耶鲁大学132人
6,加州理工学院129人
7,哥伦比亚大学129人
8,普林斯顿大学129人
9,芝加哥大学122人
10,宾夕法尼亚大学83人
从1863年成立迄今,国家科学院共有近6800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