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144:学生忠诚誓言运动

19世纪末一场宣读 “忠诚誓言”(Pledge of Allegiance)的运动遍及全美各个学校,自那以后,学生朗读或背诵“忠诚誓言”成为中小学校的传统,也是美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之一。

据史料记载,目前通行的忠诚誓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而最初的版本则是由弗朗西斯•贝拉米(Francis Julius Bellamy)在1892年写成的。贝拉米1855年出生于基督徒家庭,他早年活跃于教会,曾是浸信会的同工,也是布道者,在全国各地旅行宣讲福音。1891年贝拉米36岁时到《青年伴侣》(Youth’s Companion)杂志工作,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本家庭杂志,他的工作是向中小学推广杂志,方法是赠送美国国旗以及建国之父华盛顿的肖像以吸引订户。

对于贝拉米来说,他在《青年伴侣》杂志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赚钱养家,而是认同该杂志的宗旨:宣扬美国文化及爱国传统。当时的背景是南北战争对国家认同打击很大,虽然内战以北方取胜而告结束,但南北各方在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上分歧很大;此外南北战争结束后,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劳力,因此外国移民迅速增加,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薄弱,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青年伴侣》积极宣扬美国文化美国传统,希望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18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纪念,全美各地纷纷准备纪念该日子,《青年伴侣》也借此大力宣扬中小学升美国国旗,贝拉米在同事的建议下,写出了首个“忠诚誓言”,让学生在升旗时朗读。

贝拉米版的“忠诚誓言”在1892年9月8日出版的《青年伴侣》上刊登,并在全国公立学校哥伦布纪念日上朗读。贝拉米版“忠诚誓言”全文是:

“我宣誓忠诚于我的国旗和它所代表的一个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共和国”(I pledge allegiance to my Flag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该誓言此后经过多次增改,1923年将“我的国旗”改为“合众国国旗”,因为当时许多人认为只提“我的国旗”会引起新移民的困惑,即究竟是指自己祖国的国旗还是新居住国的国旗。1924年“合众国国旗”又改为“美利坚合众国国旗”。1954年国会在国旗日(Flag Day)通过法律,正式将“忠诚誓言”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最新的版本中,加入了“属于上帝”(under God)的字眼。目前通行的“忠诚誓言”内容为:

“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和它所代表属于上帝的一个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共和国”(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国会在“忠诚誓言”加入“属于上帝”的字眼曾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认为违反了“政教分离”的立国宗旨,全美各地都有人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诉讼有些胜诉有些败诉,也有一些官司还在上诉过程中。目前最高法院尚未就此类官司中有关是否违宪的争议做出最终判决。

从贝拉米版写出“忠诚誓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虽然誓言的内容几经改动,但在公立中小学升旗、宣读誓言已经成为传统,学生们也因此得到忠诚教育。

八年级学生朗读忠诚誓言(照片:国会图书馆)
一年级学生宣读忠诚誓言(照片: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