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久违的远行和社交重登日程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虽然从未实行严格的封控,但是大家也在这时有了更多旅行的选择和机会,参观新近或即将开放的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来介绍一个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筹备和建设、将在今年6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位于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国际非裔美国人博物馆(International African American Museum, IAAM)。
这座博物馆由著名的史密森尼基金会花了二十多年筹备,去年就被列为最受期待的博物馆之一。它矗立在查尔斯顿港加兹登码头(Gadsden’s Wharf)立柱之上,那里曾经是美国最繁忙的奴隶贸易港口:据估计,历史上被贩运到美国的非洲人有45%是从这里进入新大陆的。
这个博物馆面积150000平方英尺。主要由一座长方形的建筑以及其下方和周围的雕塑、花园和陈列品组成。展厅下方是一个浅水池,象征贩奴船腹部甲板,上面拥挤地排列着数百个人形浮雕,反复地注满水,然后清空,露出被贩运的黑人男子、女人和儿童在穿越大西洋的途中受到的非人待遇。
博物馆两面满是玻璃窗,一面面对大西洋海面,另一面则是查尔斯顿。展馆有12个永久展厅,包括九个画廊和一个特别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英尺,每年轮替展示两到三个主题的作品,以各种历史、艺术和身临其境的展示为特色,包括IAAM自己的特展和其他著名机构策划的巡回展览。第一个将会是IAAM自己的特展:《追随北斗星》(Follow the North Star)。在赞助者的支持下,该特展将重点探索非裔美国人历史的流动性。
目前博物馆总共有近300件艺术和历史文物,它们记录了非裔美国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的一个画廊专门展示古拉文化(Gullah/Geechee gallery),那是美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英美与西非混合语言为特色的文化,即Gullah,在佐治亚州称为Geechee。该画廊除了展示被贩运到美国的西非后裔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用品之外,还展出一部尼日利亚作家奇努阿·阿切贝(Chinua Achebe)的作品“Things Fall Apart”初版版本。
博物馆还有一个家族历史中心,非洲人后裔的游客可以在那里追溯他们的家谱。人们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将得以了解美洲奴隶制的历史,为什么南卡罗来纳州曾为国际奴隶贸易的中心之一。 除了有关非裔美国人文化历史,博物馆还展示了非裔美国人在塑造美国政治和争取种族正义上坚持不懈的努力。
笔者在十多年前,曾经在本博客上写过一篇名为《古拉文化探秘》的博文,探寻美国东南沿海古拉文化的历史。现在得知国际非裔美国人博物馆即将开馆,虽然已经远离了美国东海岸,仍然期待着有机会故里重游,能够再去一次查尔斯顿,领略非裔美国人艰辛和光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