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月31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约翰斯顿(Johnstown)发生了一起美国最严重的水库溃坝事故,造成2209人死亡,居世界同类灾难死亡人数第二位。1600所房屋被毁,财产损失高达1700万美元,相当于2020年的4.9亿美元。今天,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原水库坝址建立了约翰斯顿洪灾纪念园,向公众无偿开放,里面详细记载了事件始末,陈列着灾情遗物和照片。发生灾害的重要地点被保存下来供后人凭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132年前美国的这一历史灾难。
约翰斯顿位于宾州西部,匹兹堡以东不到100公里处,两条山区溪流在那里汇合成康纳莫河。最早是瑞士移民约瑟夫·约翰斯于1800年在那里定居,后来形成的村镇即以其命名。19世纪初期,在小康纳莫河的上游发现铁矿,采矿和钢铁业遂应运而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尾矿向河床倾倒,在扩展厂矿用地的同时,造成河道堵塞,洪水季节排泄不畅。
1830 年代, 宾夕法尼亚州建造从费城到匹兹堡的宾夕法尼亚干线运河,运河分东西两段,西段的东部终点就在约翰斯顿。1834年运河开通,运营的第一年就发现康纳莫河在旱季水量不足,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南叉溪(South Fork Creek)建造运河馈线水库,该建议1836年被宾州议会采纳。

从建坝获批到施工开始又拖延了4年,期间对大坝选址的进一步研究,确认在南岔溪建坝是应对春季汛期的最佳方案。水库建筑在1940至1941年间开工,但是中间又停顿了10年,期间建成一半的水坝曾在1847年被洪水造成部分损坏。1851年水库建设复工,1852年6月10日,南岔水坝终于建成,它拦截形成的西部水库(Western Reservoir)于1853年蓄水达到投入使用的高程。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笠年即1854 年宾夕法尼亚干线运河就宣布停止运营,水坝和水库等于白建。三年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收购了干线运河的整条路线和相关设施,包括南叉水坝和西部水库。由于大雨和缺乏维护,1862年汛期南叉水坝第二次发生事故,还好下游的约翰斯顿的水位只升高了不到一公尺,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铁路公司的运河营运于1863 年彻底关闭,意味着南叉溪水坝再无当初建造时的价值。又过了12年,宾州的美国国会议员和铁路公司成员赖利(John Reilly)以 2,500 美元收购了南叉水坝。他拆除了大坝底部的五个排水闸管,不但加剧了大坝顶部的凹陷,在汛期还失去了安全泄洪的出口。
1879 年,赖利将大坝和水库卖给本杰明·拉夫,建立匹兹堡南叉钓鱼和狩猎俱乐部。俱乐部不但没有完全修复1862 年事故对水坝的损坏,也没有重新安装泄洪闸管,反而将大坝顶部部分铲除拓宽,以便俱乐部成员的马车可以通行。他们还在溢洪道上放置鱼网,以阻挡水库中的鱼顺流而下,而不顾及汛期筛网堵塞会造成溢洪道失效。
1889年5月28日,美国中西部出现罕见的大面积低气压气象,两天后在宾州西部发展成为有纪录以来最强降雨天气。当渔猎俱乐部主席发现洪水即将漫坝时,他和俱乐部的工程师召集人员试图抢险,但是疏通溢洪道未能奏效,临时挖掘通道泄洪和垫高大坝也都以失败告终。两次派人去南岔镇电报局向下游发送洪水警报,却因过去多次预警而实际上洪水并没有发生,而被约翰斯顿市政当局轻忽,结果酿成开头提到的历史性悲剧。
这是19世纪袭击美国的最严重的洪水。约翰斯顿市中心4平方英里(约10 平方公里)被完全摧毁,约翰斯顿的第一个求助电话是打给匹兹堡的殡仪馆。经铁路公司连夜抢修,灾难发生后两天,来自匹兹堡的食品、衣服、药品和其他物资就开始抵达。在救援的高峰时期,军队出动了大约 7,000 人,他们运走残骸、分发食物并搭建临时住所。美国红十字会创会主席领导了该会第一次重大救灾活动,在现场呆了五个多月。美国各地和海外,包括俄罗斯、土耳其、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等,为约翰斯顿的救援工作筹集捐赠了接近4百万美元。

灾后的几年里,南岔渔猎俱乐部被控为了将该地开发成山区度假胜地,而未能妥善维护大坝,以至于无法容纳异常强降雨带来的洪水。但是法庭审理却判决事件为不可抗力的天灾,俱乐部免于责任。尽管如此。俱乐部的联合创始人和大约一半成员还是为灾民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大笔捐款,当时已经成功创业的实业家卡内基则为该镇建造了一座图书馆。
以后在类似案件审理时,约翰斯顿南岔水坝溃决事件的裁决被司法界视为不公。因此后来美国的水坝业主在发生事故时,将负有“严格的、连带的和个别的责任”,即使事故并非由于业主的疏忽造成,也可能要“对土地的非自然使用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