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建筑的特色与美国国会大厦奠基石之谜

世界不同文化发展路径各有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奇妙的共同点。以建筑为例,西方喜欢石头,东方多用木料,因此风格迥异。但是盖房子先要有基础,打基础安放的第一块石头,西方叫做基石或曰奠基石(Cornerstone),一般情况下它置于房子的一角,为整个建筑定位,通常由领班或更重要的人物来安放,还可能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具有某种历史意义。东方中国与之类似的,就是过去讲究风水的宅邸,在房基或院墙一角用来辟邪驱魔的“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楔形石是Keystone因其形状的意译,即拱形建筑如拱门或拱桥正当中的那块石头,其作用是将上面的重量向两边均分。不用横梁的拱形建筑之所以不会倒塌,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英语组合词前面的Key字,就是这个意思。在西方,这块石头常常精雕细刻,增添拱门的美感,要由最高等级的石匠来制作和安放。凡是看过《达芬奇密码》的人,都会对Keystone有深刻印象。中国虽然一般石头建筑不多,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山西临汾元明年代的鼎石村,就有横跨深涧的拱桥,一般人家的石砌拱门拱窗更是随处可见。

檐石(Capstones)则是另外一种有其特色的石质建筑元素:它们排列在砖石墙的顶部,作用是排开落下来的雨水,常常也起到装饰和美观的作用。中国建筑的瓦石琉璃房檐,则不但作用类似,而且往往更加注重外观审美。

简单介绍了石质建筑的这几个特色,我们就来谈谈美国国会大厦的奠基石。

我们在介绍最新一届国会组成情况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曾经用了一张乔治·华盛顿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为国会大厦奠基时绘画的复制图片,表现第一任总统在安放奠基石仪式上的情景。类似的绘画还有许多,本文选用国会众议院一侧走廊上的那张彩色绘画:

国会走廊上一幅华盛顿总统为国会大厦奠基的绘画(国会建筑师办公室网站,下同)
国会走廊上一幅华盛顿总统为国会大厦奠基的绘画(国会建筑师办公室网站,下同)

这幅画显示一块巨大的方形大理石吊在空中,共济会大师手里托着一个银盘,上面篆刻着这块基石安放的日期(1793年9月18日,共济会纪年还要再加4000年),以及华盛顿为美国建国做出的巨大贡献等。华盛顿接过银盘,将它放在地基沟的基础上,奠基石徐徐落下,将银盘压在下面,大师们用玉米、酒和油洒在奠基石上,随着致辞和唱诵以及礼炮轰鸣,正式的奠基仪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盛大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从当时的报道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仪式,而且知道这块奠基石安放在当时采纳的国会大厦设计的东南角,但是没有记载其确切的位置。究竟它是在首先完成的参议院一侧的东南角,还是整个建筑,亦即国会大厦1850年扩建前的众议院一侧的东南角,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有心人,因为国会大厦是由民选代表掌握国家大权的一个象征,在世界历史上它的奠基石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许多欧洲强国,它们的权力机构建筑往往不是直接与宗教或教廷有直接的联系,就是沿用了皇权时代的风格,例如英国的威斯特敏斯特宫,法国的波旁宫等。在十八世纪时的东方,它们也是满满的皇权元素。但是美国开国元勋试图摆脱欧陆皇权的阴影,而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代表着民主自由和独立精神,在当时就成为时尚潮流。因此,找到国会大厦奠基石,哪怕仅仅是确定其位置,就成为国会大厦历届主任建筑师所关心的问题。每当大厦开建百年纪念日临近的时候,公众的压力就会增加,而确定它的位置就会提上日程。百年大庆的时候没有找到,1950年代甚至请来了国家地质局的专家,用上金属探测器仍然没有结果。

距离国会大厦开工典礼200周年不久的1991年,大厦主任建筑师乔治·怀特(George White)得出结论,奠基石应该不是安放在首先建设的参议院一侧的东南角,而应该是在众议院一侧。于是在老的众议院议事厅,今天的国会雕像厅下方咖啡室的侧面进行了挖掘。

怀特发现了一块扁平大石头,5英尺见方,他还认为闻到了奠基石的“味道”。但是,依然没有任何金属圆盘的痕迹。当年的记载可是明确无误的:没有找到银盘,就意味着国会大厦的奠基石仍然下落不明。我们寄希望于2093年,大厦3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再来解开这一谜团。

1991年国会大厦第9任建筑师怀特和参议院纠仪长玛莎·波普在寻找奠基石的挖掘现场。
1991年国会大厦第9任建筑师怀特和参议院纠仪长玛莎·波普在寻找奠基石的挖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