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的6月11日:肯尼迪总统民权运动电视讲话的台前幕后

1963年6月11日,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演说。(公共领域)
1963年6月11日,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演说。(公共领域)

上个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南方的种族隔离法律受到挑战,并一步步走向末日。1954年最高法院对“布朗诉(堪萨斯州)托皮卡市教育委员会”一案,裁决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违宪,但是在实践中阻力重重,南方许多地方仍然以各种方式拒不执行。

在阿拉巴马州,数百黑人学生试图申请进入该州的州立大学,但是都被学校当局挡在门外,学校甚至与治安部门勾结,以莫须有的理由拒绝他们的入学申请。唯一的例外是一位黑人女研究生,但是她的入学在校园引起骚乱,没多长时间学校就将其除名。

1962年,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右翼政治家之一华莱士(George Wallace),以其极端的种族隔离政纲当选为阿拉巴马州州长。次年他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向其追随者宣称:“现在(实行种族)隔离!明天隔离!永远隔离!(Segregation now! Segregation tomorrow! Segregation forever! )”。

1963年,又有三名黑人学生申请阿拉巴马大学,并控告该校拒招黑人学生的做法违宪。六月初,联邦地方法官裁决他/她们有资格入学。6月11日,三人中的两人来到学校的福斯特礼堂,准备完成入学登记手续。虽然华莱士及其亲信知道肯尼迪总统将动用联邦权力保护他/她们入学,因而预先警告三K党等极右团体不得闹事,但是自己仍然来到学校,在礼堂大门口阻挡这两位学生履行入学手续。

鉴于情况的严重性,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已经提前将其副手派至现场,并警告华莱士不得干扰这两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华莱士不顾联邦政府的干预,仍然试图阻挡学生入学,肯尼迪总统当即颁布了第11111号行政命令,以预防叛乱为由,将该州国民警卫队置于联邦的指挥之下。华莱士不敢再提种族隔离,而是以州权至上为题在礼堂门口发表了一通演说。当他演讲结束后,州国民警卫队司令官命令他让开入口,两位黑人学生得以进入礼堂,完成入学登记。

1963年6月11日,黑人学生薇薇安·马龙·琼斯抵达阿拉巴马大学福斯特礼堂注册。(公共领域)。
1963年6月11日,黑人学生薇薇安·马龙·琼斯抵达阿拉巴马大学福斯特礼堂注册。(公共领域)。

整个事件似乎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而且头一天肯尼迪总统刚刚在华盛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国际紧张局势情况下,呼吁美苏早日就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展开谈判,是冷战时期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宣示。令总统班底没有想到的是,他临时决定要在晚上八点钟发表面向全国的电视演说,就此事件向人们展示种族歧视的严重性,呼吁人们支持民权法案。

据时任总统特别助理小阿瑟·M·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Jr.)的儿子回忆,当时除了罗伯特·肯尼迪外,整个总统班底都反对他发表全国性演讲。民权法案实际通过国会的可能性很小,总统不值得投入政治资本。肯尼迪对此论点并不陌生,他认为只有在非常紧迫的时刻,国家才会倾听。由于他在民权问题上基本保持沉默,其支持者和民权活动家对此十分不满。

6 月 11 日,当华莱士让步后,肯尼迪的手下都认为他不会发表任何讲话。但是,肯尼迪在电视上目睹了这场危机的展开和解决后,认识到这是一个真正能够说服民众和领导国家走向民族和谐的机会。于是他转向其高级助手兼演讲稿撰稿人泰德·索伦森 (Ted Sorensen),给他六小时的时间起草讲稿,准备在晚上 8 点播出。

索伦森在罗伯特·肯尼迪和助理司法部长伯克·马歇尔的帮助下,躲在内阁会议室里起草讲稿,直到开播前20分钟,讲稿才匆匆草就。然后总统到椭圆形办公室审阅,并在信封和其他便条纸上做些笔记。在最后一刻,罗伯特·肯尼迪大胆建议总统应该弃用索伦森的部分或全部版本。

肯尼迪实际上基本采用了索伦森的讲稿: “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一个道德问题,它与圣经一样古老,与美国宪法一样清晰。问题的核心是,是否所有美国人都应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我们是否应该对我们的同胞像对待我们自己一样。”

他还指出,美国不能在国际上宣扬自由而忽视国内自由。总统要求国会颁布立法,保护所有美国人的投票权、法律地位、教育机会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权,但承认仅靠立法无法解决国家有关种族关系的问题。

但肯尼迪在结束讲话时采用了他与他弟弟的一些想法:美国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平等的机会。我们不能对 10% 的人说:你不能拥有权利,你的孩子不能有机会发展他们所拥有的任何才能。

尽管在第二天,肯尼迪政府的经济重建法案在众议院出人意料地遭受挫败,但总统仍然坚信:我必须发表那场演讲,而且我很高兴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