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已为世人熟悉:一个潜力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基础设施开发项目。项目资金来自听起来很优惠的贷款。贷款的具体条件并不明确,但是数额很大,政界人士和借贷方都承诺这将是一个“双赢”项目。

在最初的兴奋过后,有些人开始质疑:贷款的条件是什么?如果这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按时付清会有什么后果?为什么这个项目雇用外国劳工而不给当地人提供就业?
各国正在觉醒,认识到来之过易的信贷的真实代价和落入债务陷阱的后果,其中包括借贷国利用债务获取战略资源,例如港口或政治影响力。当斯里兰卡面临一个偿还贷款的困境而且别无选择时,已将它的一个关键性港口租赁给中国99年。
随着人们开始认清廉价贷款所带来的问题,非洲和亚洲的国家正在重新思考他们的一带一路投资。
美国作为全世界提供外援最多的国家,通过与有关国家和当地社区一道努力,建立长期伙伴合作而不是债务关系,做到避免上述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