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十项行动

Fac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Americans are taking up the call to responsibly protect the Earth.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se 10 responses?

炉灶不应减少盘中餐

A recent study finds that pollutants have cut crop yields nearly in half in some areas. What can you do about it?
公园中的长椅及后面的草地和树木(© Shutterstock)

你们国家计划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Countries are submitting plans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emissions in the run-up to COP 21, the climate summit to be held in Paris in December.

印度洋海啸十年祭

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海啸,230,000 人被高达30公尺的海浪卷走,16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140亿美元。 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的托尼•埃利奥特(Tony Elliott)说,“这场灾难令人震惊。当时该地区各国对这类灾害缺乏认识,丝毫不了解其危害程度。”该委员会作为联合国的海洋学组织,受国际社会委托负责协调海啸预警系统的工作。 当年海啸袭来的时候,人们没有接到任何预警信号。在某些地方,人们还纷纷前往海岸地区观看海水上升的景象,结果被海浪卷走。 当时只有太平洋(Pacific)有探测海啸的预警系统。环太平洋地区因频繁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被称为环太平洋火山带(Ring of Fire),海啸也很常见。(小行星也可以触发海啸。详情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介绍小行星预警系统的资料。) 2004年海啸爆发后,全世界各地为灾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政府及时提供了搜救援助、紧急食品援助、临时住所、心理支援并参加了打击人口贩运和清理活动。在短短几天内, 国际社会认捐了大量援款,后来又提供了60多亿美元 的捐助款。 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的项目专家伯纳多•阿利尔加(Bernardo Aliaga)说,灾害过后决策人员提高了警觉,认为在印度洋地区部署预警系统极为重要。 建立预警系统 2005年,太平洋预警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建立了印度洋临时监测服务。该地区各国也开始建立各自的预警中心。 2011年,印度洋海啸预警和缓解系统( Indian Ocean Tsunami Warning and Mitigation System) 开始全面运行。 28个成员国参加海啸的观测工作。据研究人员托马斯•泰斯伯格(Thomas J. Teisberg)说,每年印度洋海啸预警和缓解系统可以挽救至少1,000人的生命。 为了防止2004年的悲剧重演,地中海(Mediterranean)和加勒比海(Caribbean)地区也建立了预警系统。共有147个国家参加了海啸监测项目(Tsunami Programme) — 由地震学家、海洋学家和紧急事务管理人员为挽救生命从事全天候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