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
纽约皇后区生气勃勃的布哈拉犹太人社区
In the U.S., Bukharian Jews interact with and live amongst people of other ethnicities, cultures and faiths.
文化遗产:留给世界的无价之宝
U.S.-funded projects help safeguard historic buildings, artifacts and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y also support the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制止达伊沙破坏珍贵文物的行为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ESCO are leading efforts to combat destruction by Daesh (ISIL, ISIS) of shared cultural heritage in Syria and Iraq.
别理睬那些美国快餐传闻;许多美国人现在喜欢慢餐
When it comes to food, a lot of Americans are going back to basics. Thanks in part to the Slow Food movement, chefs and diners are rediscovering homestyle food that is simply prepared using the freshest ingredients.
国务卿克里指出达伊沙大肆破坏伊拉克和叙利亚人民的宝贵遗产
3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指出,达伊沙(Daesh)作为一个信奉破败和恶毒意识形态的团伙,大肆破坏伊拉克古城尼姆鲁德(Nimrud)的古代文物,摧残了伊拉克和叙利亚人民的宝贵遗产。
“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企图灭绝一个古老文明的遗产,必将遭到失败的命运。恐怖主义分子绝对无法改写历史。”
据报道,3月5日,达伊沙恐怖主义分子开始用推土机铲平公元前13世纪亚述人(Assyrians)建造的尼姆鲁德古城。达伊沙恐怖主义团伙破坏伊拉克和叙利亚文化遗产的行为罪恶昭彰,劣迹累累,包括2014年在伊拉克摩苏尔(Mosul)破坏先知尤尼斯(Prophet Younis)的清真寺。
最近伊拉克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报尼姆鲁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克里说,达伊沙的险恶用心是按照其凶残狰狞的面目改写历史。
克里强调,“美国支持伊拉克和叙利亚人民抗击暴行的斗争,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国家宝藏的必要性 -- 这是社会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8月,美国国务院与美国东方研究学院(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合作建立保护叙利亚历史古迹行动计划(Syrian Heritage Initiative) ,要求保护叙利亚及伊拉克不受政府控制地区的文化遗产。
纪念国际母语日,倡导多语言教育
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确立的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但是由于数百万人因为不懂得学校讲课使用的语言,结果无法接受教育。
据估计现在全世界使用的语言有约7,000种,其中仅有一小部分--通常是国家的正式语言-- 在教育领域得到使用。学生们如果在学校遇到他们听不懂的语言,在接受教育方面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他们往往需要应付语言的困难,从而无法充分学习新的知识,很多人因此辍学。
“排斥某些语言意味着否定使用这些语言的人拥有的... ...获得知识的基本人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以母语为主的双语和多语言教育,事实说明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多语言教育还有利于孩子们学会另一种语言,培养他们成为全球公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表示,“多种语言是人类力量和机会的源泉,体现了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促进观点的交流,思想的更新,拓展我们想像的能力。”
首都华盛顿的美国黑人剧院
如果一座建筑能够讲述美国黑人城市生活故事的话,那它就是位于首都华盛顿的霍华德剧院(Howard Theatre)。
霍华德剧院于1910年成为第一个专为非洲裔美国人修建的表演场地。在这里表演过的著名黑人音乐家包括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比莉·霍利戴(Billie Holiday)、纳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马文·盖伊(Marvin Gaye)、艾瑞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奥蒂斯·雷丁(Otis Redding)和莱娜·霍恩(Lena Horne)。
建成早期:种族隔离下的小型剧院
奴隶制度在1865年被废除后,许多黑人离开了他们曾经被强迫工作过的南方农场,来到像华盛顿这样的城市定居。虽然黑人不再是奴隶,但在美国各地,吉姆·克罗法(Jim Crow laws)仍将黑人与白人隔离开来。吉姆·克罗法的名字源于一个带有偏见的模仿黑人秀中的角色,对黑人具有侮辱性含意。
黑人街区迅速兴起。土生土长的华盛顿人、历史学家和作家戴安娜·戴尔(Dianne Dale)在回忆华盛顿的吉姆·克罗年代时说:“别人有的我们都有,只不过我们的街区小点儿。”
肖氏区(Shaw)就是这样一个街区,它以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黑人步兵分队指挥官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的名字命名。霍华德剧院正是在肖氏区建成的。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从霍华德剧院开始沿着U街延伸的街道被称为“黑人百老汇”(Black Broadway)。虽然它产生于种族主义时代,但这个社区却希望能与著名的纽约百老汇一样声名远扬。
在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于1968年被暗杀后,示威者烧毁了在华盛顿和其他城市的种族隔离街区,比如新泽西州纽瓦克市(Newark)和密歇根州底特律市(Detroit)。联邦政府派出军队进入肖氏区扑灭大火并恢复了秩序。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破烂的学校和非法毒品交易引起的暴力事件使肖氏区变成一个生活境况艰难的地方。烧毁的建筑遭到废弃。演奏一种具有华盛顿特色风格音乐的戈戈(go-go)乐队,在摇摇欲坠、还有老鼠出没的霍华德剧院进行了最后几场演出之后,该剧院就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闭了。
复兴时期:坚持历史传统
众多建筑在废墟中荒废多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房地产投资者开始大量涌入肖氏区和华盛顿其他一些以前大多是黑人聚居的街区。公共住房建筑被推倒并被新建筑取代。年轻的黑人和白人专业人士蜂拥而至,一些维多利亚时期的联排房屋得以修复。餐馆开业,学校进行了整修,犯罪率也下降了。
在建成一个多世纪之后,霍华德剧院于2010年进行了耗资2,900万美元的改造,获得了重生。
直到修复前,这古典建筑风格的剧院已经被废弃了30年。艺术家肖恩·亨尼西(Sean Hennessey)曾说:“这座破旧不堪、令人痛心的剧院是美国又一处遭到损毁的建筑”。肖恩在2003年买下了一所离剧院只有几条街的房子,后来受委托雕刻了现在置于剧院顶上的“爵士乐手”雕像手持的小号。
如今,肖氏街区不仅反映出这个街区在种族隔离时期的起源,也体现了它在上个世纪所经历的转变。
与霍华德剧院同在一条街上的是霍华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这所大学成立于1867年,为获得自由的奴隶提供教育。它的在校学生超过1万名,并与其他顶尖大学竞争招收黑人学生。
亨尼西说:“我每周都路过剧院,每次路过都依然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并且为剧院的特殊地位所感动,无论是出于它的地理意义还是它在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意义。未来无疑会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我希望这是一个接纳包容每个人的未来。”
从蒙古到墨西哥:拯救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约旦,两座狮身人面石像守护着翼狮神庙(Temple of the Winged Lions),这是佩特拉(Petra)古城最重要的神庙之一。风雨侵蚀了神庙的砂岩,自然损耗威胁着其结构的完好。
但美国和约旦的有关机构正在携手保护并修缮这座神庙,这要归功于美国驻安曼大使馆(U.S. Embassy in Amman)通过一个保护文化遗产的项目慷慨提供的款项。
这个项目的名称是美国文化保护大使基金(U.S. Ambassadors Fund for Cultural Preservation),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约50笔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产。美国各大使馆每年都申请获得这项资金,以便在他们所派驻的国家从事这类项目。
在坦桑尼亚,美国驻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大使馆以及世界博物馆基金(World Monuments Fund)正在携手保护中世纪东部非洲两大港口城市基尔瓦基斯瓦尼(Kilwa Kisiwani)和松戈马拉(Songo Mnara)的遗址。这笔资金还将用于重建一个古老的蓄水池,向岛上居民提供清洁饮水。
得到大使基金资助的项目并不全都涉及历史遗址。有些项目保护其他类型的遗产,例如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和原生态音乐。
在老挝,大使基金提供的一笔资金使一项记录该国少数民族瑶族的道教礼仪的项目得以展开。
自2001年以来得到大使基金支持的850多个项目反映出坚信所有文化都对人类作出贡献的重要意义的信念。这些支持努力与塔利班(Taliban)在2001年捣毁建于6世纪的巴米扬大佛(Buddhas of Bamiyan)以及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ISIL)的信徒最近威胁座落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Central Java)的全世界最大的佛寺婆罗浮屠(Borobudur)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今后几周中,ShareAmerica将向您介绍世界各地在文化保护大使基金的帮助下正在展开的项目。您也可以查阅大使基金项目在世界文化遗址的分布图(Ambassadors Fund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