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华达山脉和加州淘金热,是美国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华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有加州“金链”(Golden Chain)之称的49号高速公路沿线的几处华人历史史迹。

著名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主要入口位于其西面的140号公路,49号路从南向北与140号路相交之后,开车只要一刻钟,就是淘金热时期一个重要的金矿所在地:熊谷(Bear Valley),加利福尼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弗里蒙特曾经是它的所有者,在鼎盛时期那里人口多达3000人,华人数量排在首位。弗里蒙特在这里赚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但是随着富矿枯竭,人去楼空,只在路边留下几栋残破的建筑,大片土地变成葡萄园,只有在该县图书馆里可以检索到那里曾经的金矿和华人传说。

从熊谷往北,在49号路上开车大约半个小时,会路过一个小镇科尔特维尔(Coulterville)。与熊谷不同,科尔特维尔保存了淘金热年代的许多历史古迹,每年举行盛大的嘉年华纪念活动,2022年被“读者文摘”杂志评为美国最美好的小镇。当地除了有1851年的杰弗里旅馆(Hotel Jeffrey)和其他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之外,还有一家名为 Sun Sun Wo Co.的华人杂货店,店名源自其创办人孙慕达(音译自Mow Da Sun)和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孙科(同上Sun Kow)。

这家杂货店从1851年一直经营到1926年,延续了75年,后期还在距离大约十英里的地方开了一家分店,足见店主经营有道,也是当地华人聚居的年头久远的一个旁证。孙慕达的后人将这家杂货店的经营账簿等资料捐赠给了加州州立大学,保存在伯克利加大,除了部分纸质脆弱,应该是可以查阅的历史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Sun Sun Wo Co.的建筑采用土坯墙和泥屋顶,使得它逃过了许多早期采矿城镇包括科尔特维尔常会发生的毁灭性火灾,得以成为今天美国华人历史的见证。
从科尔特维尔沿着49号路继续北上,只要20几分钟,就会路过一个叫做“华人营”(Chinese Camp)的小村庄。现在是小村庄,历史上则是淘金热期间加州最繁华的华裔矿工聚居地,一度有大约五千华人。从1849年直到1870年代,他们在附近开采含金石英岩矿脉,矿业公司19世纪末期的财报显示,那里出产的黄金总值接近250万美元。

现在那里除了一座纪念性的华人营地标之外,还保留着目前空置、当年开设在一间杂货店里的邮局,以及一座华人营学校。这所学校自1970年开办,招收周边学童。其校舍由现在是当地居民、今年92岁的多洛雷斯·尼科里尼(Dolores Nicolini)女士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宝塔风,哥伦比亚学院的口述历史项目对多洛雷斯女士有专门的采访录音,也是到那里打卡的游人必去的地方。

最后要提的是,淘金热来到加州的华人,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一带,他们要承受背井离乡的各种难以言表的困难,处于种族歧视对语言服饰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不但有如影随形的封建堂口的盘剥,更受到当时美国的排华浪潮和歧视性工资报酬的打击,真正能够在“金山”得到回报,无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在美国站住脚跟。本博文仅以一个后来者的视角,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