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竞选歌曲激发公众想象力[附视频]

"Campaign Song" sheet music cover (Alfred Whital Stern Collection of Lincolniana/LOC)
这首竞选歌由伊利诺伊州芝加哥(Chicago, Illinois)的H.M.希金斯(H.M. Higgins in )发行于大约1864年。(Alfred Whital Stern Collection of Lincolniana/LOC)

纵观美国历史,音乐与政治一向紧密相连,通过歌曲为候选人造势(或攻击对手)的做法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这些歌曲往往体现出美国竞选具有的激烈性质,用美国外交官、曾在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总统任期内担任白宫国内事务主任的斯图尔特·艾森施塔特(Stuart Eizenstat)当年的话来说,这是“没有多少交战规则的……你争我夺”。

例如,1800年,在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和最终成为他的接班人的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之间的竞选中,双方各使用了嘲弄对手的歌曲。

1824年,在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与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之间进行的总统竞选,首次推出了一首半正式的竞选主题歌《肯塔基猎手》(The Hunters of Kentucky)。歌中颂扬杰克逊的军事建树,突出他是人民之子的形象,以此反衬他的来自精英政治世家的对手。(最后仍是亚当斯当选。)

1840年的竞选是在总统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和战争英雄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之间展开。这场竞选被称为首场现代总统竞选——候选人第一次在竞争中公开进行自我宣传。竞选歌曲被尽情大唱特唱。

一首支持哈里森的歌曲将范布伦打入“十八层地狱”。范布伦的支持者针锋相对,给摇篮曲《宝贝摇啊摇》(Rockabye Baby)重新填词,在歌中使用哈里森的外号Tip(“宝贝摇啊摇,当你醒来时/会发现Tip是个骗子/他远离战场、呐喊和战鼓/坐在木屋里饮劣质朗姆酒”。)

19世纪的许多竞选歌曲将候选人称为自由卫士,其中以在1860年成为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竞选主题歌的《林肯与自由》(Lincoln and Liberty)最广为人知。歌曲的词作者小杰西·哈钦森(Jesse Hutchinson Jr.)借用了一首古老民歌的曲调。这首歌迄今仍被演唱。

歌曲凝聚选民——一如既往

史密森尼学会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美国音乐史馆员约翰·特劳特曼(Troutman)说,竞选歌曲“能够在竞选活动上使支持者群情激奋,同时有力地传递竞选主题信息。它们能让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反应——从对变革的渴望,到对重归(往往想象中的)昔日的期盼”。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2年举行的成功竞选中,米尔顿·阿吉尔(Milton Ager/曲)和杰克·耶伦(Jack Yellen/词)1929年创作的歌曲《幸福的日子又来了》(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被采用作为竞选主题歌。当时美国人正处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艰难岁月里,罗斯福——借助这首桀骜不羁的欢快歌曲——唤起人们对未来会更美好的希望。

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在1948年竞选时,选用了百老汇(Broadway)歌曲《我为哈里疯狂》(I’m Just Wild About Harry)。1952年,歌曲作家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创作了竞选歌曲《我爱艾克》(I Like Ike)。1960年,歌唱家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将他的轰动歌曲之一(《高度希望》[High Hopes])改编成为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竞选歌曲。

近年来的竞选中,候选人有时会从表演专利机构取得公共演出的通用许可,让他们能够在竞选活动上播放高昂的歌曲录音。

但是,特劳特曼指出,歌曲既能召唤支持者,也会因为竞选人播放的作品是来自不支持他/她的音乐艺术家,而引发争议。

一个经典例子是,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在1984年竞选中采用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歌曲《生在美国》(Born in the U.S.A.)。特劳特曼说,斯普林斯汀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他写的歌词,将这首歌献给回国后陷入困苦挣扎的越战(Vietnam War)退伍军人。然而,歌曲的感召力和激情冲动的副歌——“我出生在美国!”——让许多听众产生一种自豪感,而不是退伍军人因回国后不受同胞热情欢迎而感到的遭人背叛。

特劳特曼说,“当然,这首歌的奇特就在于,它可以同时有双重含义。它被用到竞选中引发了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对话”,而这些对话如同竞选讲话一样,“最终可能是我们民主成功的必然组成部分”。